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改嫁不忘原婆家老人 外来媳妇书写“孝亲”大爱

2015年08月25日 16: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图为许红玉与女儿。 王逸飞 摄
图为许红玉与女儿。 王逸飞 摄

  中新网台州8月25日电 (见习记者 王逸飞)“他们待我好,给我家的温暖,我也把那里当做自己的娘家。”回忆起过去的经历,许红玉有感动,有伤感,更有不舍。

  一米六左右的身高,黝黑的皮肤,不善表达却又淳朴尽显的性格,她是许红玉,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白晏村村民。她是一个平凡女子,却并非幸运:在第一段婚姻中,丈夫及其家中亲人多相继离世,令人唏嘘。她是一个伟大女人,不幸中用自己的真情和执着,悉心照料婆家亲属,并在改嫁后坚持照料前夫家的爷爷及四伯,书写大爱。

  命运或许不公,生活亦或多舛,爱与孝心,总能融化坚冰,温暖人心。这便是“红玉”闪光的故事……

  19岁打工只为家人

  40岁的许红玉,出生于甘肃天水市武山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是传统农民,家里人依靠种地维持生计。

  在许红玉的记忆里,因为文化水平原因,小时候父母虽然并未自己和三个兄弟的学习有过过多要求,却始终教导她要做一个善良之人。“父母从来不吵架,是村里出名的老实人,平时就是帮别人挑水、干活,还经常让我给邻居家的老婆婆送饭送肉。”

  “小时候父母对老人就非常好,有什么好东西也先想着给家里的老人。”许红玉说,正是父母的表率,让她心中埋下了这颗叫做“孝顺”的种子。

  1994年,19岁的许红玉完成了初中学业,为分担家庭经济压力,许红玉只能辍学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村里的小作坊,为杯具做包装盒。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已经显现。许红玉说,那时村里青壮年外出去广州打工已经变成潮流,在同村伙伴的劝说下,一心想为家里多赚钱的她,也动了那颗走出农村的心。然而当她把想法告诉家人时,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坚决反对。

  “父母觉得我一个女孩子,出去那么远,肯定让人担心。”许红玉说,骨子里的一丝执拗,让她相信自己可以在外生存下来,所以在不久后的一天深夜,她从家中翻墙出去,出了她的第一次“远门”。

  与千千万万打工者一样,南下之路从一开始便充满艰辛。由于手里钱不多,许红玉只能买了前往广州的火车站票,而这一站就是近30个小时。拥挤的火车,看着窗外飞过的山峰田野,许红玉的眼睛里写满了期待和梦想。她就是想多赚钱,让家里人过上好的生活。

  梦想就是这样,虽然平凡甚至落俗,但并不影响它的伟大。

  在老乡的介绍下,许红玉进入广州一家民营小厂做了女工,干着工艺品加工等简单的体力活。许红玉说,虽然一天下来十分劳累,但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500多元收入,平均每月下来也有300元,是在村里打工的好几倍。每次发工资是许红玉最开心的时候,她总会第一时间把多余的钱寄回家里,在她看来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父母吃穿不愁,自己才会心安。

  在广州打工期间,许红玉的勤恳踏实也让领导、工友对其称赞有加,而由于在外打工增加了收入,其家中的经济条件逐渐也得到了改善。但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在父母看来,由于担心善良淳朴的许红玉在外被骗,他们还是坚持让女儿回到甘肃老家,多年离家的许红玉考虑到父母感受,也便结束了她三年多的打工之旅。而这个决定,也为她后来邂逅爱情埋下了伏笔。

图为许红玉照顾柯家老人。
图为许红玉照顾柯家老人。

  嫁至浙江却遭连番打击

  从广州回来的许红玉,依然在村里打着她的临工,日子一复一日便也平淡。而此时村子周边,因为一些浙江老板的到来,家具制造的生意逐渐多了起来,涌现出一批家具店。浙江台州小伙柯善星便是其中一家店里的木工。

  由于已到婚嫁年龄,有村民将柯善星介绍给了许红玉。对于二人的结识过程,性格内向的许红玉回忆说:“当时就是觉得是个又黑又瘦,特别老气的一个人,开始是不喜欢的。但他待人挺好,又是买水果买吃的,人又有手艺,会赚钱,也就同意了。”

  正如许红玉所说,在与柯善星相处的时间内,她感受到了对方的包容体贴和无微不至,自己也相信作出了正确的决定,两人不久便步入婚姻殿堂。

  2000年,柯善星告诉许红玉,想带她回浙江发展。虽然家里人不同意,但许红玉还是答应其前往浙江看看。然而当许红玉初次来到柯善星的家乡——台州市宁溪镇岭根村时,看到这里的贫穷面貌,心中满是失望。

  “说实话,当时他的家里就三四间屋子,有猪圈有储物房,比我们山里还山里。刚来很不习惯,没多久就回老家了。后来他也受了影响,不吃饭不干活,像得了相思病一样。我还是觉得他对我好最重要,加上当时怀孕了,2002年上半年也就答应了他回到岭根村。”许红玉说,她当时并没有把柯家的真实情况告诉家人,而是选择了一直瞒着。

  2003年1月份,许红玉的女儿出生,他们为其取名柯明珠,希望她能像明珠一样光彩夺目。当时依靠柯善星的木工手艺,家里经济虽然拮据,日子也过得平淡。

  “平淡却是幸福的,我们一家三口和公公婆婆、几个伯伯一起住不分家,很和睦。长辈们对我真的很好,好的东西都先给我。”采访中许红玉常常强调柯家老人对她的关怀。

  很多时候,幸福让人留恋,却终究短暂。

  许红玉的婆婆周桂花,年纪大后身体状况一直较差。2003年初,年过70的老人患上了重感冒,开始家里人并未过分注意,但不成想病却愈发严重,后来导致无法下床一病不起。由于柯善星需打工挣钱,家里的重任就全部落在了许红玉身上。

  那段时间,她一边照看年幼的女儿,一边照料卧病的婆婆。老人家在床上无法自主翻身,许红玉怕久躺不动更会加重病情,每天起码七八次帮婆婆翻身,擦洗。吃饭、喂药,她也是手把手扶婆婆靠在床头,再喂汤吃药,最后扶老人重新躺下。如此琐碎枯燥的程序,她就这样每日重复着。

  “当时就想着要把老人家照顾好,我把她当成我的亲妈。”婆婆病危期间,大小便失禁已不能自理,擦洗身子、洗衣洗被都由许红玉完成,脏和臭不嫌弃,苦和累不抱怨,然而遗憾的是,她的努力并未留住婆婆的生命。

  祸不单行。2004年,家中唯一的顶梁柱,柯善星也被确诊为鼻咽癌。

  “他经常耳朵痛,舍不得花钱治病就硬扛,后来查出了是癌症。”想起当时的境遇,许红玉已泛起泪花。

  “当时第二年开的刀,化疗了两次,丈夫也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我每次都会说‘你会好的,女儿还在家里等我们回去。’”许红玉看着爱人承受痛苦,心中绞痛万分却时刻都在鼓励柯善星乐观起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柯善星治疗期间,家人相继离世噩耗接连传来,一次次冲击着许红玉的心理防线。

  2004年柯善星开刀后,家中其二伯被诊断为肠癌晚期,不久后便医治无效去世。命运不济,随后柯家大伯在在前往当地医院检查途中死于车祸……

  “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接二连三的出事情,整个人都要垮了。”许红玉说,那段时间女儿也做了阑尾炎切除手术,自己身体也不太好,她却想着能拖则拖,实在痛到不行了,才去医院接受妇科囊肿切除。

  接连的生病要借钱医治,让本就清贫的家庭债台高筑。亲戚、朋友及村子里的许多好心人都会不时捐款,柯善星和许红玉也把他们的善举记录在了一张单子上,许红玉说:“这些人情,一辈子也要还上。”

  为了缓解钱的问题,许红玉去邻村打起了工,而好几次柯善星在她出门后,为帮助妻子缓解家里经济负担,也偷偷地出去重操起木工行当。彼此知道实情后,这对夫妻相拥大哭了一场。“医生说他不能干活,还要保证营养……”许红玉并没有说下去。

  那时的辛苦,或许只有这个女人自己知道。独自扛着家里的重担前行,泪往心里流笑却始终挂在脸上。

  在许红玉的悉心照顾下,柯善星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一年”的期限被延后,无奈生命的逝去终究无法挽留,2011年7月,柯善星在许红玉的怀抱里离开人世。

图为许红玉与女儿。 王逸飞 摄
图为许红玉与女儿。 王逸飞 摄

  改嫁不忘原婆家老人

  短短数年,曾经热闹的家里变得冷清,欢声笑语已然不在。家中只剩许红玉母女,和年事已高的公公、四伯。坚强的许红玉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家人照顾好,尽到做柯家媳妇的责任!

  “他们待我很好,我早把这里当成了我的娘家。”许红玉说。

  此时,许红玉孝老爱亲的事迹已经在前后山村流传,因其尚还年轻,许多乡亲也时常上门给她提亲,起初她觉得不能抛下这个家庭都回绝了。许红玉说,后来有人提起邻村的黄金奎,且对方同意她带孩子及继续照料这个家庭等条件。她想起柯善星生前的愿望,希望她找户好人家,把女儿养大成人,也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黄金奎那时在江苏一个塑料厂当工人,为人老实内向,重要的是他能让我继续照顾以前的公公,这是我最在意的。”许红玉告诉记者。

  2012年,许红玉改嫁当地白晏村,重新过上了完整的家庭生活。而虽然搬出了柯家,她却并忘却下自己当年对柯家人的承诺。

  从白晏村骑10分钟电瓶车,再走5分钟崎岖的石子路,就能到岭根村的柯家公公家,这里也是许红玉曾经熟悉的家。只要一有空,她就会来看望年过九旬的公公和四伯。

  “水果、食饼、鸭肉、鸡爪,这些都是老人爱吃的。”许红玉对公公的口味十分了解,每次前去都会提前买好。

  许红玉说,每次她回去看望老人,除了洗洗衣服干干家务,还会跟老人说说心里话,老人时长看见她就哭,因此安慰开导老人也成了许红玉经常做的工作。此前柯公公曾对外人说,“改嫁的媳妇一般不会理,她却和女儿一样,我有事她马上过来。”

  许红玉的四伯性格内向,柯家变故之后,镇上、村里经常组织人员前去慰问,而外人不论谁去其四伯都默不作声,少言寡语,而当许红玉“回家”时,四伯就激动的握住她的手,聊个不停。

  许红玉说,她感激现在的丈夫愿意让她继续守护原来的家。此前,也有些村民劝她别再管柯家的事情,但在许红玉看来十几年的亲情给了她责任感,“舍不得,他也是我的家人,我还得继续把公公和四伯照顾好”。

  2014年底,以前的公公安然离去,四伯也有了外出谋生的打算。在这之后,许红玉也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由于女儿读寄宿制学校,她决定跟随丈夫黄金奎,前往江苏常熟打工,开始新的生活。

  如今许红玉和丈夫在常熟一家塑料厂工作,丈夫在仓库工作,而许红玉则在车间流水线上班。两人为了节省开支,均住在集体宿舍,而每个月收入加起来有六七千元左右。

  在宁溪镇一条乡镇路边,便是许红玉如今的家。干净整洁的楼房,购置齐全的家具电器,许红玉的生活正在慢慢改善。而此次采访,她专门请假从江苏赶回来。从家里到厂里,许红玉坐车转车要倒腾一白天,而她也格外珍惜回家陪伴女儿的机会,闲聊中一直把女儿紧紧揽在怀中。

  “在外面打工比在家里累很多,现在也经常腰疼,但是为了家,为了女儿,这些都值得。”许红玉说,他们不准备把女儿接过去定居,自己只是为了工作留在江苏,她的家还是在浙江的这个小山村。

  “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女儿好好读书,听父母的话,将来能够考上大学,出人头地。”许红玉的梦想,如许多父母一样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回望自己走过的十余年,许红玉可谓历经坎坷心酸。“以前肯定也想过不公平,经常抱怨自己的命运,但光抱怨也没用不是?还是得面对这些,好日子终究会来的。”许红玉相信,未来终究美好。

  “第二届台州十大孝贤人物”、“浙江好人榜”、“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许红玉的故事,让她一次次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于不幸中用坚持与善良感动他人,温暖社会。

  她的爱,让人为之流泪,她的孝,让人肃然起敬。

  当一切悲伤远去,当时间抚平伤痕,她再拾美好期望,愿生活不辱真心。

  《末罗经》说,“如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足见孝之功德。而许红玉的至孝至善,无非也成为她带给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在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灵隐寺和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务中心共同主办“2015浙江孝亲人物”评选活动中,许红玉被网友一致评为十大孝亲人物之一。(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