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杭州垃圾"快递员"最快明年初上岗 拾荒者有望优先

2015年11月12日 11:05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 

  城市化的进程,让变化的车轮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着生活。

  富足、欢乐、智能化催生了次世代的城市文化,但往往城市病也油然而生——

  我们今天想讲的这个事,其实说起来关乎两种城市病的问号:如何管理拾荒者?如何解决“垃圾围城”的困局?

  在几天前召开的中国城市学年会上,评选出了唯一一个民间金点子西湖城市学金奖——《垃圾“快递员”,拾荒者的另一种职业选择》

  钱江晚报对此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注点大多集中于,它在现实中有推行的可能吗?

  只不过短短几天,空中楼阁似乎有了落地生根的趋势:

  昨天,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组织了杭州环境集团、浙大环资学院专家以及钱江晚报记者,展开了一场讨论。讨论中,杭州环境集团当场表态,垃圾“快递员”项目有很大的可行性,APP最快在明年年初便可上线,并将选择小区进行试点。

  垃圾为何“围城”

  分类不到位是道槛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庞大的城市拾荒者游离于城市生活的边缘,已成了城市中一道尴尬的“风景线”,如何管理对相关部门来说,一直是一道难解的应用题。

  再来看看另一种生活的烦恼:数据显示,2014年,杭州市垃圾处理总量达330.53万吨,较上年增长7.08%,日均量约9055.61吨。截至2015年10月底,杭州天子岭填埋场(承担着主城区93.49%的垃圾末端处置工作)日均填埋生活垃圾超4713吨,远超2671吨/天的设计处理能力。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也是一根难啃的骨头。

  于是,当这个脑洞大开式的想法提出来后,很快就有了“脑力风暴”——

  《垃圾“快递员”,拾荒者的另一种职业选择》的金点子是由浙大城市学院学生沈碧溪提出来的。根据她的设想,拾荒者受雇垃圾公司,经过培训成为垃圾“快递员”,并借助互联网,预约上门回收垃圾。

  在她看来,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解决了一大批拾荒人员的就业,改善城市的形象;有助于完善垃圾回收利用的产业链;简化了垃圾分类的流程。

  点子见报后,大家的争论很激烈。

  赞成者认为,这样能从源头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是非常好的一个思路;

  反对者认为,拾荒者上门会有安全隐患,人员素质不可控,万一发生顺手牵羊或其他扰民事件怎么办?

  “这个点子,对于解决垃圾分类难题,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昨天,杭州环境集团相关人员表示,垃圾分类杭州已经推出了好多年了,小区里也设置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进行分类回收。

  不过,有些市民的分类的意识仍不是很强,或者不知道如何分类,因此从垃圾收集的源头,就已经出现了混装的情况,不利于垃圾减量和处置。

  垃圾“快递员”明年初试运行

  拾荒者或优先录用

  虽然还有很多争议,但看起来至少杭州已在准备做一次这样的实验——

  “虽然上门回收,会带来不小的工作量,但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来讲,这件事值得一做,而且我们也有这个能力去做。”环境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他们有超过1200名规范化管理的直运员工,7500个固定垃圾集置点(收运点),53个中转站,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作业人员规范作业全程监控,这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核心优势。

  根据设想,他们打算马上着手垃圾“快递员”APP的研发,快的话,两三个月,也就是明年年初就可以上线。届时,会先选择一两个社区进行试点。市民或机构通过APP预约上门服务,着统一制服的“正规军”上门,将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同时,我们也会根据市场价,对类似报纸等可回收垃圾进行有偿回收,实现垃圾分类前移、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收运合并。这样一来,既给市民带来了便利,也真正从源头上实现了垃圾分类。”

  如果推广开来,势必要扩充人员,那么,拾荒者是否可被纳入垃圾“快递员”?

  对此,杭州环境集团起初表示,难度比较大,主要问题是人员的管理。“流浪汉的管理确实不容易,而且他们也未必愿意被管理。”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张志剑则认为,对于普通的拾荒者,要对他们敞开大门,如果他们愿意来,应该欢迎。

  “对于普通的拾荒者,在同等条件下,我们可以考虑优先录用。”杭州环境集团相关人员同时表示,他们也希望政府到时能从政策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会把大家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杭州市的相关职能部门,从而推动垃圾“快递员”项目尽快落地。

  对于城市流浪者

  杭州一直心怀暖意

  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杭州的很多做法一直是叫好又叫座。

  比如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因此也有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览,图书馆对他们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来是对其他读者不尊重,馆长回答道: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权选择离开这里。

  杭州图书馆对拾荒者开放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2年,获得无数点赞,也被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这个观念如今在杭州图书馆深入人心。“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一个重要机构。”

【编辑:尹璐】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