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医疗界深剖医患关系 从生命伦理角度重新审视

2015年11月19日 22: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上海医疗界深剖医患关系从生命伦理角度重新审视
    19日,由上海医学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研究员陈佩等著的《白衣天使的翅膀——医患关系》首发。 陈静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应邀出席“生命伦理视野下的医患关系”论坛。他正在翻看《白衣天使的翅膀——医患关系》。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19日电 (记者 陈静)从摇篮到坟墓,有谁能不与医院打交道,不求助于医护人员而恢复健康?而当下多发的伤医事件等让医患间关系变得敏感而紧张。如今上海医疗界正在从生命伦理角度重新审视医患关系,以致力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生命伦理视野下的医患关系”论坛19日在上海仁济医院举行,该论坛由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主办。来自此间三甲医院院长、医务处负责人、知名医学专家、医学伦理学专家以及高校学者从医院管理模式创新、医患利益共同体的价值构建以及伦理追求等多个角度探讨医患关系。

  医院,在很多人的心里,是一个充满白色、充满了神奇,同时也充满了恐怖的地方。医患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而无法逃避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医院的功能绝不仅仅是生命的接收站、健康的维护所,还必然担负起灵魂中转站的作用。

  在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主任张春美看来,当下中国,良好的医患关系正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如何看待中国的医患关系难题?张春美说,这已不仅仅是学者书斋里的理论话题,关系到中国社会何以重建具有内在精神气质的“伦理秩序”,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这位学者指出,这需要我们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分析把握医患关系的实质、厘清医患关系的价值最大公约数。

  当前,多发的伤医事件让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杨伟国指出,医患关系的本质决定其具有深刻的社会与生命的伦理性。杨伟国认为,影响医患关系因素有很多,除了来自社会、政策层面以及医患双方层面的因素,医疗行为商业化、交易化;医院收入依旧直接来自病人;医院与医生收入存在明显的经济利益关系等经济层面因素也对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杨伟国直言,医患矛盾的核心是医患利益冲突导致的诚信缺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应邀出席当日的论坛。他坦言,医患之间矛盾会永远存在。这位医学大家说,产生医患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期望与效果不相符:一方面看病要花时间、花钱,现有医保制度只能部分减轻病人负担,更重要的是病人要求把病都看好。另一方面,虽然当前医学科学发展很快,但还有很多病是看不好的,加上许多必然和意外发生的并发症事件。

  如何缓解医患关系?王振义认为,作为医生,应既有为病人着想的医德又有精湛的医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政府则无旁贷,应该在矛盾刚开始时进行处理,以寻找一条有效调节和平衡医患双方利益的路径,优化相关制度。他同时指出,舆论界的作用不可小觑,报道要公正、无偏见,同时要以化解矛盾为出发点。

  医患关系中的另一极是患者。在媒体人骆新看来,医患矛盾也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治疗存在不确定性、无限拔高医务人士道德感和夸大效果,恰恰是信息作伪,危害巨大。他指出,让医患双方恢复对待医疗的理性态度,才是缓解矛盾的关键。骆新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医生和患者在现在的医疗制度下都处于被动状态。只有让患者拥有更大的选择权,才能让患者通过自我教育明白,对自己的选择认账。

  王振义也指出,从病患角度来说,一方面要理解、相信医生,看到医生积极的作为;另一方面要理解疾病,即,并非花了钱就一定能治好病,有些病是能治好的,有些病仍不能治愈。

  一部叫座又叫好的《急诊室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新型伦理建设探索”的思考,对医学伦理的探讨方兴未艾。19日,由上海医学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研究员陈佩等著的《白衣天使的翅膀——医患关系》首发。该书是“生命的困惑丛书”的收官之作。

  陈佩告诉记者,《白衣天使的翅膀——医患关系》的编者主要为来自仁济医院临床一线的年轻主治医生们及资深的老年医学专家、高级护理专家等。该书从医患关系演变、医患双方沟通之道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陈佩表示,医学是建立在道德伦理和法律基础上的一门技术,特别需要政府支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呵护。她指出,在医学教学中要提高医学人文执业能力建设,人文应渗透到医学教育全过程,注重生命伦理原则的运用,此外还应加强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全方位建设,营造良好的伦理文化。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