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内地遗体捐献遭遇“运尸”难题

2015年11月26日 19: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太原11月26日电 题:中国内地遗体捐献遭遇“运尸”难题

  作者 范丽芳

  26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一对老年夫妇表示,希望去世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给社会,“为医学研究做点贡献”。虽是爱心一片,却让当地负责遗体捐献工作的红十字会人员犯了难,“我们当地没有接收点,只能捐到省会城市太原,但这涉及到遗体跨区域运输和费用的问题。”

  据山西省红十字会负责遗体捐献工作的工作人员王秀玲介绍,根据相关捐献流程,凡在本省居住、自愿无偿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可直接到各市红十字会履行登记手续。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在死后将遗体捐给医学院供解剖和教学使用。但这项工作在各地实施推进时,遇到了运输方面的问题。

  在山西省会城市太原,集中了遗体使用需求量较大的多家医学院校,以及捐献遗体意愿度最高的群体,即便如此,捐献工作并不顺利。“常常是捐献和受捐方都沟通好了,没有人愿意出运输费用。”太原市红十字会负责遗体捐献工作的田兆渠坦承,基本每次都是利用私人关系,找志愿者、找车辆“义务”运输。

  与本市区内运输相比,跨市区运输执行起来难度更大。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李显珍身患肌肉萎缩症,他于2015年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为了顺利实现愿望,他选择在太原市租房生活,“这样将来运输起来没那么麻烦。”

  李显珍的义举让王秀玲很是感动,但她告诉记者,这确属无奈之举。王秀玲解释,山西省许多地市级尚未设立遗体捐赠接收点,长途运输又没有专车,还涉及到与民政、公安等多个部门的沟通,所以离接收点较远的民众,想要捐献遗体的愿望比较难实现。

  记者通过互联网检索发现,遗体运输难是全国各地在遗体捐献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运输费”常令捐献难以完成。一边是遗体捐献工作的难推进,一边却是医学用尸源的紧缺。山西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主任阎八一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学校一般都是30个人解剖一具,即便如此,缺口依旧很大。”

  公开资料显示,在美国,培养一名医生就要经手10具尸体标本,其他西方国家,平均每个医学生都要解剖两到三具尸体,而在中国大部分院校,平均一具尸体要由16名学生解剖。

  据公开报道,成都医学院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苏炳银曾公开表示,“解剖对勘察病源和发病机制很重要,跟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捐献率总体不是很高,教学解剖遗体缺口更大。理想状态是一个学生解剖一具遗体。”

  面对遗体捐献工作中愈加凸显的矛盾,中国各地都在探索如何有效推进此项工作。2003年3月1日,《山东省遗体捐献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山东省成为中国较早制定和出台遗体捐献地方性法规的省份之一。此后,上海、黑龙江、湖北、贵州省等地的纷纷出台地方条例,对捐献工作涉及部门的职责、资金、执行者等进行明确规定。

  “希望山西省也能尽快出台,而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可以倒逼国家层面有所作为。”王秀玲称。

  有关专家呼吁,全社会应当给予遗体捐献这项事业以理解和支持,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培养与借鉴中理顺遗体捐献的途径,不能再让“执行难”“运输难”等理由成为“奉献爱心”的绊脚石;同时对捐献者或其家属,给予一些政策享受。(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