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大爷突发脑溢血报警后失音讯 消防员破窗救人

2015年12月07日 09:22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 
大爷突发脑溢血报警后失音讯消防员破窗救人
窗户打开的(画圆圈处)就是出事的海大伯家。

  86岁大伯在家突发脑溢血,拨120后摔倒昏迷

  急救车迅速赶到 房门却久敲不应

  最后消防员从阳台破窗而入,架起云梯将人接出

  昨天下午两点多,杭州市民朱先生打进早报热线96068,称杭州九莲新村有位老先生在家用座机,拨打了120求助电话后,便失去了音讯。让人奇怪的是,老先生并非一人独居,而是和老伴两人住在一起,怎么会在120赶到后,出现门久敲不应的事呢?

  朱先生说,110和119也到了现场,消防员准备爬窗而入。记者随即赶往现场采访。

  大伯报警后失去音讯

  120急救人员敲门无人应

  昨天下午3点多,记者赶到杭州九莲新村某幢单元楼楼下时,社区工作人员说,确实有位大伯晕倒在家,但已经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住在附近的一位邻居阿姨告诉记者,刚刚确实是消防员破窗,才让急救车接到了人。顺着阿姨的手指方向,记者看到三楼一户人家的阳台上,一面窗户没有了玻璃。

  出事的大伯姓海,周围的老邻居们都叫他老海,今年86岁高龄,平日和妻子两人在家。

  昨天下午1点15分左右,是海大伯自己拨打的120救护电话,“他是用家里的座机打的,听说电话里是喊他们来救命。”邻居阿姨说。

  可是没想到,当救护车火急火燎地赶到海大伯家时,却发现,海大伯家的门怎么敲也敲不开,再回拨座机,听得见房间的铃声作响,却始终无人接听电话。

  “这下大家都急坏了,我是知道备用钥匙在哪里的,可是门从里面反锁了,备用钥匙不顶用,后来110和119就都赶来了。”邻居阿姨说。

  赶来的民警和消防一边拨着房间里的电话,一边扯着嗓子叫人,可是门里依旧没有丝毫回应。

  时间紧迫,最后消防决定从阳台破窗,架起了云梯,折腾了10分钟后,终于在下午2点40分,将海大伯从房间里,送上了救护车。

  原来突发脑溢血晕倒

  老伴亦有病无法求助

  “当时老海和他老伴都在他们卧室里,老海就躺在床边的地上,旁边是一堆呕吐物,但那不是血,也不是屎尿物。急救员上去摸了摸,说他还有心跳,人还在呼吸,就赶紧把他送走了。”邻居阿姨说。

  “老海的老伴有老年痴呆症好些年了,所以我们这么多人进去,问老太太什么,她都说不知道。现在家里有亲戚在照看她。”邻居阿姨说。

  记者随后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病房外,见到了正要被送去做检查的海大伯。海大伯脸色发白,闭着双眼,神智似乎仍未清醒。

  “这位大伯的情况不太好,是突发性脑溢血,出血量还有点大,需要手术。”急诊室医生告诉记者,突发性脑溢血很难说发病原因是什么,发病也不一定就与自身病史或气候有关。

  但脑溢血一旦发病,起病急、进展快,典型症状有头痛剧烈,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昏迷,发热,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血肿入脑室可出现高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昨天下午5点,记者离开医院时,海大伯仍在抢救中。

  老邻居唏嘘

  大伯照顾病妻多年不离不弃

  在医院里,记者也见到了陪在海大伯病床前的家属,“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道理我们知道,但是心里真的很难受。”家属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昨天下午5点多,记者再次回到九莲新村。“听说老海还在抢救,我们也都很难过。”邻居阿姨感慨道。“别看老海的老伴看着和我们正常人没两样,都是老海照看得好。”

  邻居阿姨说,天气好的时候,海大伯就会搀着老伴出来走走。老太太发病日子久,除了老海,见到他们这些老邻居,都属于见一次忘一次,“老海出事后,我去陪了她一会,帮她整理了一下屋子,问她什么,她都说不知道。这次,连老海怎么出事、出的什么事,问她,她也说不知道。”

  “老海告诉我备用钥匙在哪,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因他平日要骑着小三轮出去给老太太买菜买药,担心老太太一个人在家,所以平时让我照看点。”邻居阿姨说。

  邻居阿姨还告诉记者,海大伯和老伴都是从同一个单位退休的,家庭条件不算差,因儿子、孙女工作地方远,平日里老两口就相依为命,“可能两个人生活久了,怕一些生活习惯别人难以适应,老海平常看着也挺硬朗的,所以没想着请保姆照顾。”

  记者离开前,正值单元楼里一些老邻居们吃完饭出来散步,他们见面还会谈起老海,期盼着老海能平安归来。

  记者也忍不住多说几句,最近正值寒冷气候多变之际,请大家多关心身边的老人,常回家看看。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要做好应急准备,救命之机半刻也不能延误。

  □本报记者 金洁珺 文并摄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