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让年味不减、幸福不变

2016年02月03日 09:5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中国人的传统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当微信朋友圈被各地“小年习俗”刷屏时,我们感知到中国人对春节的记忆陷入了一种尴尬:一方面年味寡淡,传统习俗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人们又拼命地怀念最传统、最乡土的过节方式。人们不禁疑问:年俗在移风易俗中,如何才能让年味不淡、幸福不变?

  在西安两会上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表示,年味趋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回归传统,不应简单地复古复旧,而要把传统的习俗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有创造性地回归和发展,在新的喜闻乐见的方式中,让传统习俗不断传承。

  “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案上放了个猪尾巴,咬一口油辣辣”。这首流传于陕西农村的儿歌,是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邮电大学教授袁武振对春节深刻的记忆。“过春节穿新衣、吃白馍,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物质生活丰富,天天都像过年,年味淡了也是正常现象”,袁武振说。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期。农歇文化形成的节日,对新生代来说没有必然的吸引力。多位代表认为,年轻人庆祝节日注重娱乐性、怎么快乐怎么来。随着改革开放,一些洋节在中国悄然兴起,各类化装舞会、聚会占了上风,祭天地、祭农神等传统活动却被冷落。

  另一方面,现代文明飞速发展,传统简单的娱乐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的“绿色环保”“互联网+”生活。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旅游集团副总经理王一萌说,比如现在城市雾霾严重,放鞭炮显然不合适,甚至在一些城市是不合法的。我们可以效仿香港鼓励放电子鞭炮的做法;年轻人对踩高跷不感兴趣,可用街舞来替代。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追忆父辈口中“乡土春节”的同时,又通过现代的方式,重新演绎着古老的传统。“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让春节的气氛更宽广。朋友圈的解读文章加深了我的认识,自驾乡村游也让我体验到各地的风俗”,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雁塔区于素梅脚病修治部技师陈艳说。

  多位代表表示,看过年有没有气氛,不能简单地和过去相比。先辈过节走不出村庄,而如今人们飞往马尔代夫、泰国、韩国等,与家人团聚在世界各地,见证不同的传统习俗。站在时代的纬度看,这就是过年的新风尚。(记者李华)

【编辑:查云帆】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