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广东“土特产”的年味

2016年02月06日 1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肇庆2月6日电 题: 广东“土特产”的年味

  作者 黄耀辉 陈洁

  盅白糍,是广东肇庆市广宁县和怀集县乡村弥漫浓郁年味的“土特产”,是延续百余年的家庭传统年味。

  过了“小年”,广宁谭布镇村民罗有成带着老父亲,载着两桶糯米往镇上赶去。罗有成说,从2日开始村里就通知开始拌米了,算“集体活动”,每年只举行数天,错过了就吃不上白糍。

  广宁盅白糍圆圆扁扁,摊在煎锅里,煎得米香四溢,铺上鸡蛋,洒上酱油,岁末的年味便端上了桌。

  镇上的碾米店已排起长龙,各村的村民,身边都带着大小木桶、铁桶,桶里装满了提前浸泡好的糯米,在排队等待上灶“干蒸”,之后再用机器研磨成米团。

  据碾米店的店主黄老板介绍,白磁看着简单,但花“功夫”。黄老板说的“功夫”,是指做盅白糍的工序。

  黄老板说,糯米要提前一晚浸泡两小时,蒸煮不能放在火上,而是隔水用蒸汽,否则变成“糯米饭”无法制作糍粑。

  碾米店前的村民,每人都带着一瓶奶黄色的油,“研磨好的米团须放油才好吃,是我们谭布镇特产红花茶油,吃着健康。”黄老板显得自豪地说。

  据广宁县文联副主席刘荣东介绍,本地文献中没有白糍的记载,但其传承已超过百年。刘荣东称,糯米糍在其他省的少数民族地区较为常见,当地的“盅白糍”估计是少数民族迁徙后,流传下来并成了当地风俗。

  60多岁的黄老板告诉记者,从前的白糍不是用机器制作,而是把熟糯米放在大石盅里,用木桩不断捶打,至米变成粘稠的米团。

  黄老板说,捶打很费功夫,一般只能由成年男子来操作。如今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了老弱妇孺,机器开始代替传统方式。黄老板称,自己小时候只能在旁边看热闹,15岁后才可以帮忙。

  现场,糯米熟透后从灶上搬下,掀起锅盖,顿时店里弥漫着浓郁的米香,等待制作白磁的下一道“工序”:蜂蜡。

  在罗有成家中,家人麻利地取出一块块蜂蜡加热融化。罗有成称,蜂蜡是蜂窝煮融后冷却而成,是“天然保鲜剂”,加入糯米后,白糍多了一层蜡样光泽,可保存至夏天。

  广宁与怀集接壤,历史上怀集曾是岭南岭北的民族文化交往走廊,海陆丝绸之路的一个对接点。怀集县的下帅壮族瑶族乡是广东省七个民族乡之一,也是肇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为壮、瑶、汉三个民族的集散地结合部。

  据介绍,盅白糍在怀集当地非常流行,既有传统口味,也会添加花生、芝麻一起揉制,怀集人不仅过年吃,节庆、嫁娶时也会将白糍作为一种必备的食物。(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