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采茶季8旬老茶师古法收徒 120度铁锅肉掌炒茶术濒临失传

2016年03月22日 2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采茶季8旬老茶师古法收徒120度铁锅肉掌炒茶术濒临失传
    在拜师仪式上,年轻的制茶师大声诵读唐代茶诗《咏茶十二韵》,以此为制茶师传承世代的工匠精神。 梅宁 摄
制茶手艺濒临失传,八旬老制茶师当天一口气收了数十名徒弟。 梅宁 摄
芊芊玉手在摄氏120度的高温铁锅中,制作出绿意盎然的新茶。 梅宁 摄
芊芊玉手在摄氏120度的高温铁锅中,制作出绿意盎然的新茶。 梅宁 摄

  中新网南京3月22日电 (记者 申冉 通讯员 高炜)“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3月22日上午,在南京中山陵茶厂内,南京农业大学首届茶学本科班学生在朗朗的唐代《茶诗》诵读声中,向雨花茶第二代传承人、82岁高龄的黎志遐老师傅正式拜师学艺。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花茶制作工艺濒临失传,让8旬老茶师担忧,江苏独得一味的雨花茶因制作工艺复杂而在茶叶市场上消失。

  当天,以古法进行的拜师仪式,数十名年轻的制茶师手捧新茶向师傅黎志遐老人敬茶,然后集体诵读唐代著名《咏茶十二韵》的诗篇。

  正值采茶季节,在位于中山陵园核心位置的生态茶园,几十位背着小背篓的采茶女正在茶园间忙碌,采摘鲜叶,为南京地方名茶雨花茶的制作提供新鲜、高标准的原材料。

  据中山陵茶厂李峰厂长介绍,雨花茶采摘标准严格,一名熟练的采茶工,每天工作13小时,采叶量不超过一斤,而一斤干茶需要四至五斤的鲜叶才能制成。中山陵茶厂当天雇佣了约150人的采茶队伍,忙碌一天下来也仅能制作毛茶约十公斤,由此可见珍贵。

  李峰说,中山陵茶厂地处南京东郊“5A级国家风景区”内,茶树的栽培方式主要采用双行密植条栽。茶厂十分重视生态植茶,创造了“林茶间作”的生态种植法。近千亩的茶园分布在梅花山以及美龄宫附近层层的密林之中,这里空气质量优良,早春的梅花树林花枝繁茂,形成了恰到好处的遮挡,为雨花茶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漫射光。梅花怒放时,正值茶芽萌发。茶叶通过吸附梅花香气形成了独特的花香。梅花凋零后为土壤增添了养料。在梅林间广植茶树,造就了优美的梅茶园林生态环境。

  “雨花茶不仅对采摘的鲜叶要求严苛,而且炒制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制茶师傅几十年的匠心磨砺,非一日之功。”据介绍,与我国其它几种名茶相比,龙井是扁平型,光滑而带有锅巴香;碧螺春像蜜蜂腿,呈螺丝状的弯曲;制作工艺难度更高的雨花茶,紧细圆直,搓成松针形,不能断,成品率较低。

  黎志遐在制茶车间内给记者介绍,“当鲜叶集中到生产车间后,还要经过轻度萎凋、高温杀青、适度揉捻,再整形干燥等多达10余道工序。茶叶的色、香、味、形在制作过程中变化很大。同样的鲜叶,若炒制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做出来的雨花茶品质差异也会很大。”

  “手工揉捻非常讲究手上的力道,要讲求先轻再重最后轻的原则,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很难掌握。而高温杀青更是要用手在120℃的铁锅内来回翻炒,一般人根本吃不消。每年40多天的采茶季,也是炒茶师傅们最忙的时候,通常每天要到凌晨两三点钟才能休息。”黎志遐感慨,“一个好的炒茶工,手上要有肉,手掌要灵活,最关键的是,要肯吃苦。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本事了,作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雨花茶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