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昆明匠人:30余年坚持手工打造皮具 传递“工匠精神”

2016年03月30日 2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昆明匠人:30余年坚持手工打造皮具传递“工匠精神”
图为许宝应正在做皮带 刘冉阳 摄
图为许宝应展示自己“只做外面买不到的东西” 刘冉阳 摄
图为许宝应展示自己“只做外面买不到的东西” 刘冉阳 摄

  中新网昆明3月30日电 (马骞 杜潇潇)破旧的两层木楼,斑驳的柜台,不到十平米的店面里泛着陈旧的色彩,处处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货架上的一卷卷各式皮面显得格外显眼,虽然没有招牌但是也能让人一眼就认出这里是家皮革店。在昆明老街上,这一老皮革店仿佛与周围的高楼大厦显得格格不入。但店主许宝应,却是许多人慕名前来寻找的昆明匠人。

  30日,刚刚开店不久就有客人来制作牛皮皮带。许宝应从货架上拿下一卷牛皮,在老旧的玻璃货柜前展开,握着裁皮刀,往前一推,一条皮带雏形已然呈现。量好要裁的长度,在砧板上用裁刀切断,之后用修边刀修整一番,做了带圈,拿扁木棍在皮带两边划了两道印子,作为简单的花纹。然后钉好皮带扣,一锤锤打好孔。老许动作麻利,手艺娴熟,前后十多分钟一条皮带就制作完成了。

  这家没有招牌的皮革店叫“又新皮革店”,位于昆明颇有历史的光华街,许宝应今年已经66岁了。30多年前从父亲那儿接手开了两辈人的皮革店,从小耳濡目染的他没有刻意学习就已经掌握了这一项手艺。“我想坚持下去,不让这一项手艺失传。”许宝应说,他做的皮带都是选用真材实料,用老工艺一步一步做出来,也不会因为是稍便宜的猪皮皮带就比牛皮皮带偷工减料。“工匠工匠,心在做事,就会体现在手艺上”。

  “以前我们家做的各种皮具非常多,有马鞍、皮箱、枪包弹袋等等,但随着社会的变革,这些东西早就无人问津了”。回忆起以前的时光,许宝应不免有些惋惜。他说,现在到店里来的,大都是定做皮带的。

  许宝应所用的工具,大部分是其父亲遗留给他的,已有些年头。而铺子也是多年未修葺,到处充斥着老旧的气息。但就是这样的一家老店,仍旧吸引着众多年轻人前来。许宝应告诉记者,自家的皮带陪伴了很多人的一生,有老顾客一家三代人都来他这里买皮带,还有年轻人通过微信、微博找到自己的店面,做一根定制皮带。

  每一条皮带都有一个故事。许宝应说,当年有个跑长途的大车司机买了一条他家的皮带。在一次跑车时车坏了,下车查看的司机被人抢劫,从后面捅了一刀,因为捅在了皮带上而躲过一劫。事后司机拿着皮带找到他家说是这条皮带救了他一命。他家的皮带甚至已经卖到了国外,有外国人专门跑来买皮带,还不要新的,一定要买老许身上那条旧皮带。

  “现在地道的东西越来越少。”来买皮带的钟女士说,在她的印象中这是一家开了很久的老店,要买定制的皮带就只能来这里。

  像这样对匠艺有着特殊情感的顾客,又新皮革店有很多,每每提到这些老顾客,许宝应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一刀刀,一锤锤,陪伴许宝应了大半辈子。如今,许宝应每天要做好些皮带,生意也还算可以。除了皮带,许宝应也做些手机壳,但他强调自己“只做外面买不到的东西”。现在,许宝应的手艺已经被儿子学去,虽然儿子有自己的工作,但许宝应还是会把店铺传给儿子,让他继续经营,延续这家传的手艺,也延续这一份“工匠精神”。(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