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络借贷盯上高校 学生借钱炒股为还款焦头烂额

2016年03月31日 09:55 来源:西部网 参与互动 
网络借贷盯上高校学生借钱炒股为还款焦头烂额
西安某高校的食堂饭桌上贴满了网络贷款的二维码。

  网络借贷悄然进高校 学生借钱炒股被套"焦头烂额"

  西部网讯(记者 郎俊琴 实习记者 刘望)虽然利息高,但申请条件相对宽松,比银行办理方便……目前,种类繁多的网络小额贷款“盯”上了西安的高校市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不少高校中,有的学生当起了校园代理,依靠同学拿着提成,有的学生拿着贷款主要用于消费,其中,还有为还款焦头烂额的。

  对此,业内专家提醒说,大学生不论以哪种方式贷款,第一要认清贷款机构的性质,警惕传销性质的机构;第二要量力而行,注意自己的信用记录。

  学生代理可月挣4000元

  从去年12月,西安户县某高校的学生小蕊开始进入一家网络分期公司实习,今年三月初正式入职成为一名校园代理,到现在已经有250余单生意。小蕊说,业务办理非常简单,只需要提供姓名、电话、学校地址等基础信息即可。小蕊说:“在我们这办理分期,就像在银行办卡业务一样简单。” 同时,她强调,他们已经和某电商巨头进行了战略合作,而且信息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

  临潼某高校的大四学生小乐在大学一开始就从事分期付款业务,当时网络分期贷款刚起步,所以他很快发展成为了该校的学生代理商。大二的时候他依靠发展低年级同学,以“同学拉同学”的方式,垄断了该校的分期付款业务。开始是自己跑业务,后来发现需要贷款的学生很多,就发展了几个下线,依靠其他同学跑单子,一个月大概能跑200单左右,大概拿到手也有4000块。

  对于贷款用途和大学生是否能还上款的问题,小乐说:“大部分是拿着钱分期买电子产品。贷款公司当然也不担心钱的问题,学生都在学校里,没有人是不想毕业的吧?还不了的话,还有家长还啊。”

  有些学生为还款焦头烂额

  在北郊一所高校的学生餐桌上,随处可见大学生金融贷款二维码。尽管很多网络贷款打出的口号是为大学生创业服务,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学生借贷的钱用来分期提前消费,有些学生甚至想用这笔钱能挣点小钱。

  校园代理小蕊告诉记者说:“申请条件还算宽松吧,最高可以取现5000元,提交的期末成绩单要及格,银行近6个月的流水单信用额度需达到9000元。”舒新宇是咸阳市某高校的学生,上个月他刚刚使用了某电商的现金借贷服务,支取了2300元,年利率是9.6%。他说:“得一年还清,这种小额贷款最多只能用来救急,图个方便而已。”

  申请条件相对宽松,有些学生还借同学证件办理贷款,北郊高校大三的学生刘某,在网络贷款刚进入校园后,就借了同学的证件贷了一万七炒股。因为没有经验,已经赔了一半,他用“焦头烂额”来说现在的状况:“一部分的钱套在股市里,现在每个月还要借钱还贷款,现在想想,父母每个月给的一千五百块也够自己生活了,这贷款炒股的事儿现在也不敢和家里人说,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估计这两年我的大学生活是不会好了。”

  还不上款会被“叫家长” 甚至影响银行信用

  如果使用网络借贷服务的大学生经济条件比较差,贷款还不上怎么办?校园代理小蕊说:“我们首先会催学生,然后催家长。同时我们与国家信用系统绑定,如果还不上,以后去银行进行信用消费,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在采访中,有高校老师表示,对于学生进行网络贷款,学校并不知情。王阿姨的孩子在西安上学,离家也比较近,每月她会给孩子1500块钱生活费,孩子的生活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宽松。王阿姨担心,学生使用了网络借贷,家长无法及时掌握情况,如果只是用来购买一些电子产品还是可以接受,但如果误入一些传销性质的机构进行理财,后果不堪设想。

  长安银行副行长王作全介绍说,如果大学生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网络贷款,那就有了自己的信用记录,千万不要因为现在贷款数额少就逾期不还,逾期次数太多的话,将入央行信用黑名单,影响今后的信用记录,未来一旦进入社会,贷款创业、买房买车、信用卡办理都会受影响。如果是非正规的网络贷款渠道,不排除传销的性质,这就需要大学生、高校及家长警惕了。

  他提醒,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还款能力需要有一个准确的评估,并且要有金钱的责任意识,养成正确的理财意识和消费观。如果需要分期购买电子数码产品或者旅行,可以选用一些银行针对大学生消费习惯推出的专有信用卡,避免透支生活费,影响学习生活。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