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村创业盲目跟风亟待引导 “一窝蜂”致行情暴跌

2016年04月12日 06: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最近,29岁的湖北京山县创业青年樊俊,淡然退出了市级“杰出青年”评选。

  作为大学毕业生,6年前,樊俊回乡创办合作社,带领乡亲养大鲵(俗称“娃娃鱼”),先后获评县级“水产状元”“创业能手”和市“大鲵养殖模范”等,一直是当地明星人物。

  近日的这场评选,市里有关单位照例通知他报送材料。不过,樊俊选择了退出,觉得“自己资质不够。”

  创业以来,樊俊经历了娃娃鱼养殖从波峰到波谷的转变。“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但我会挺住。”近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采访时,樊俊这样说。

  回乡学养娃娃鱼,首批获利500万元

  2008年,樊俊从武汉工程大学毕业,在福建一家水产公司工作。了解到娃娃鱼营养价值高、市场行情好,2010年,他回到位于京山县永隆镇的家乡,筹资300多万元,建起双层恒温养殖场房,专门养娃娃鱼。

  当时行情好到什么程度?“鱼苗每尾均价230元买进,养几个月后,可以卖到950元至1100元。养3年的成品娃娃鱼则每斤1200元以上。”第一批,樊俊就买回了5000尾鱼苗和部分种鱼。

  娃娃鱼对生长环境要求高,樊俊从没养过。由于对病害防治技术不够了解,一次,樊俊养的娃娃鱼死了一大批。担心病害传染,樊俊和妈妈在家门口挖出一米多深的填埋池埋鱼,“一边埋,一边把泪水往肚里吞。”

  困难没有拦住樊俊。从此,樊俊开着车到处考察娃娃鱼养殖场,“哪儿山多我往哪儿跑,哪儿山大我往哪儿钻。”省内的神农架、恩施,省外的浙江、陕西、贵州、四川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辆车两年下来跑了30多万公里。他还数次到中国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南水产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请教专家,拜师学艺,对娃娃鱼的生活习性、全程管理有了深入了解。

  因为要做娃娃鱼繁殖,每年7月15日到10月1日,是樊俊最忙的时候。人工催产,观察受精卵变化,拍照、记录……樊俊每天24小时待在养殖场。平时,樊俊既是技术员,又是小工。清晨从鱼塘网饵料,切碎,消毒;再套上雨衣、胶鞋、头灯,给养殖池换水;再逐一喂食,夜间还要察看娃娃鱼吃食情况,一天下来,常常是腰酸背痛。

  不到两年,樊俊养殖的娃娃鱼由最初的5000尾繁衍到1.6万尾,第一批鱼获利500万元。

  致富不忘乡邻。2012年,樊俊和村干部动员村民发展养殖业,组织周边农民建起京山龙兴大鲵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永隆镇樊家巷村和雁门口镇刘集村建立娃娃鱼养殖繁育基地;投资480万元,建繁育池6000平方米,幼苗培育池1200平方米,商品娃娃鱼养殖池3800平方米,带动附近合作社成员,养殖数量增加到了2.8万尾。

  合作社还整合资源,对娃娃鱼进行专业化、公司化、产业化保护、驯养及繁殖,为养殖户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和上门技术指导。

  行情突变资产缩水一半,“不甘心就此放弃”

  2013年底,樊俊的合作社每年已能向市场供应商品娃娃鱼1.5万条,鱼苗6万尾,后备种鱼1100尾。社员也从最初的6户增加到51户。这一年,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称号,养殖基地获评省级娃娃鱼良种场。

  然而,就在樊俊踌躇满志时,市场风云突变。2014年起,娃娃鱼行情开始大幅下滑。

  “价格最高时达1100元∕尾的鱼苗,现在30元∕尾;原来每斤1200元的成品鱼,现在不到200元。”樊俊的合作社资产,从5000多万元缩水为2000万元。

  规模扩大数倍,在市价高时买进鱼苗,卖时行情却暴跌,效益下降了50%,不光樊俊备感压力,当初跟着一起干的养殖户,有的也坐不住了。

  “有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几户养殖户找到家门口,想要把鱼卖给我然后‘洗手不干’。”那段日子,樊俊记忆犹新,“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也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

  樊俊坦陈,最困难的时候,不是没想过放弃。当时,重庆一家大型娃娃鱼养殖公司想要将其整个养殖场收购,同时请他到该公司担任技术指导,年薪60万元,提供1套住房。思来想去,樊俊还是觉得,“不甘心就这么收场”。

  樊俊白天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晚上急得睡不着觉,思考出路。最终,他决定请父亲出门拓宽销售渠道。自己则重点着手两件事:筹资120万元养龟,形成鱼-娃娃鱼-种龟的特种养殖产业链,带领社员发展多样化养殖;同时思考对娃娃鱼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渐渐的,销路有了起色。比起坐在家里等鱼贩来收,合作社的娃娃鱼通过自己的渠道卖出,均价比卖给鱼贩要高出10%。最近,樊俊也开发出娃娃鱼深加工新方向:生产娃娃鱼营养汤,专供孕妇、住院病人等。

  最终,没有一户养殖户退出。

  养殖户严玲莉加入合作社5年,对娃娃鱼的病害防治、养殖技术已基本掌握。近年行情下跌,她和丈夫也一度想过放弃。“但最终,看到樊俊一直为大家四处奔波,现在渐渐有了新出路,我们还想再跟着一起干下去。”

  尽管遭遇娃娃鱼行情突变,这些年,樊俊也在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先后出资20多万元,为村里修建水泥路1.1公里,修建水利设施10多处。

  反思农村创业:切忌盲目跟风

  从波峰到波谷再一点一点“翻身”,一路走来,樊俊用“对市场走势预料不足”来概括。

  “什么赚钱养(种)什么,人们普遍喜欢跟风。”樊俊回忆,2006年,娃娃鱼鱼苗每尾价格还只有七八十元,在2009年、2010年时,已涨到每尾200多元。樊俊在各地考察时发现,不仅湖北,贵州、湖南、四川、浙江等好几个省份,养娃娃鱼的一下子多了起来,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还给养殖农户发放补贴。

  “短短几年,娃娃鱼数量激增。殊不知,这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行情暴跌埋下隐患。”樊俊说。

  他回忆,当时,鱼苗的价格也一路飙升。于是,许多养殖户选择花三年时间将鱼苗养大,养成商品鱼,然后囤着再花四五年时间养成种鱼,就可以做繁殖了。“但娃娃鱼繁殖受技术、资金、环境等好几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不是每个养殖户都能达成一定的繁殖成功率。”加之需要资金周转,这期间,不断有养殖户开始抛售娃娃鱼,市场一下子供过于求,价格也随之一路走低。

  樊俊与其他种养殖户交流发现,在农村,这种“一窝蜂”跟风现象,并不鲜见。

  樊俊举了个例子。组里有10户农民一起种地,最开始,两户种了地瓜,8户种了白菜。那年市场上地瓜较少,种地瓜的卖出了好价钱。第二年,另外8户都种地瓜了,结果地瓜的市场行情换了风向,都没挣到钱。

  “对市场走势把握不准确,最终吃亏的是自己。”联想到此前部分山区地方政府大力帮扶农户扩张娃娃鱼养殖规模的案例,结合当下面临的新一轮农村创业热潮,樊俊提出,不管是农户还是政府部门,都应更加审慎。

  “以前,有的地方鼓励农户搞蔬菜大棚,把握不好行情的话,但凡遇到供过于求,很容易辛苦一年却卖不出好价钱,农户的积极性被挫伤。”在樊俊看来,地方政府鼓励帮扶农民搞养殖业,“本意是好的,但需要对市场走势有前瞻性,帮农户们提高抗风险能力,把好事做好”。

  樊俊介绍,目前,娃娃鱼市场行情仍未回升,许多小型养殖户都受到了冲击。不过,在他看来,这也意味着以往的高端食品将越来越普遍地被端上寻常百姓餐桌,“这是大浪淘沙,也是新的机遇。”

  对于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樊俊说,从没后悔过。

  上大学期间与刚毕业的两年,与许多年轻人一样,樊俊也喜欢四处旅游。创业以来,他只出去旅游过一次。“以前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现在考虑的是怎么带领大家一起踏踏实实地做事业。而挫折,是最好的历练。”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