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60岁"信心哥"建起240平方米新家 3年前房被震毁

2016年04月21日 09:1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4月12日,站在自己修建的新房前,王国强拿出了3年前本报对他的报道。

  4月12日,王国强在离家不远的一处工地上砌砖。

  芦山泥瓦匠王国强当年那句“房子垮了我又没垮”感动众人

  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这位老泥瓦匠王国强身上,总是洋溢着乐观坚强。三年前,地震让他家的房子摇摇欲坠,眼看着危房被挖掘机推倒,妻子、女儿和孙女恐惧悲伤,王国强扔了烟头,用脚碾灭后环视着家人:“怕个啥,房子垮了,我又没垮!”随后,他花了一年的时间,他用自己坚硬的脊梁,为家人盖起240平方米的新房,撑起了一个更好的新家。

  现状

  涨了工钱,一年到头不得闲

  12点收工,王国强脱下工衣,骑上电瓶车回家。家就在鸡厂对面,厨房里菜饭已端上,唯一的肉菜是香肠,他塞进嘴里,大口吞下,“杀了过年猪,猪圈还没修好,没有新鲜肉,吃了好几个月的香肠了。”

  媳妇吴女士吃完饭,扶着扶手上了小二楼,准备午休。这个两层楼平房是王国强在地震后,花了一年时间,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上下二层共计6个房间,240个平方米,一楼二楼的客厅都摆设着电视机,“下班全靠它打发时间。”客厅天花板装了实木吊顶,整体格调清爽明快,“还是第一次弄这么复杂的装修,以前吧,有地方住就可以了。”

  房子,对于王国强来说,不仅仅是一处容身之所,更是一个家。

  14日中午,王国强新房的门外,一商贩吆喝卖蜂蜜,吴女士朝窗外喊了声,“买蜂蜜”。踩出十来声急促的下楼声后,她熟练地从厨房拿出塑料罐。舀起琥珀色的蜂蜜浆,一股清香的气味窜出,她装得满满,递给商贩。“十斤!”吴女士进屋,拿出自己备好的称,又称了一遍,确认足斤后,付了钱。

  几天前,家门口的马路才重新铺过。近三年来,家家户户都在筑新房,马路上,载满了砖头的货车一趟又一趟地碾过,终于撑不住,路上烂出一个个窟窿。路边,几个村民挽起袖子,穿上雨鞋,忙不迭地搬砖、砌墙。在他们的建设下,压烂路面的砖头、石灰将转化成新家园。

  多数村民的新家已经建成。站在王国强家门口,放眼望去,一座座灰墙青瓦平房整齐林立。村上规划了新建房屋的颜色、大体样式,于是,一些求个性的村民在细节上尝试新花样。村民陈归武家门前,两根西式石柱立起,在这之前,陈归武压根没盖过房子,“搞不懂的,就去问王国强。”

  新落成的平房里,村民们恢复了地震前的生活,正常起居,带娃种田。以前,村里男人很多离开家乡,赚钱养家,经历了3年前的地震,“很多都乖乖待家里,相聚不容易,得好好珍惜。”

  回忆

  三年前的地震,房子垮了

  在地震中,王国强之所以被人们记住,因为他那句信心满满的话:“房子垮了,我又没垮!”

  那天早上八点过,王国强、媳妇、女儿、孙女在家里。一阵“加强版的鼓风机声音”由远及近地传来。听到巨响,一家人一股脑地向院子跑去。地面晃动,“晃得人头晕。”附近一栋两层楼的平房朝各个方向散着倒下,王国强将家人紧紧抱住……震动后,他想回屋看看,但两脚发软,没敢进屋。直到下午四点过,待女婿从成都赶回来,两人冒险进屋,慌慌张张地快速拖出10多斤米、几副碗筷和一个沙发。期间,他看到墙壁上,裂出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缝。

  拉起彩条布,遮风挡雨,当晚,一家人挤在抢出来的沙发和木板上躺下。3岁的小孙女“没心没肺地睡着了”,王国强睡不着,房屋倒塌的声音,和着村民的惊叫在耳旁回荡,乐观豁达的他也开始担心,“房子肯定是不能再住了,以后,要怎么办?”听到家人先后翻身,他知道他们都没睡着,可没人愿意率先说话,望着天,静静地过了一夜。“地震发生之后的第一个晚上,是我一生中最忐忑的一晚上。”

  几天后,他和儿子进屋,看到电视机已经倒在地上。没电,无法检测是否还能用,儿子准备把电视搬出去,他拦下了,“用得成不都说不清楚,就不要管他了。”随后,两人搬出了一些木制家具。

  全组一共有192户,90%的房屋坍塌,无法居住。房子成了危房,必须拆除。上个世纪80年代,王国强建成了村里的第一座砖瓦房。那时,他刚刚成为泥瓦工不久,基本是建造土坯房。想建砖瓦房,技术又不够,他请来人,搭建了一层平房。建完房子就没钱了,又隔了三四年,他才攒够了钱,装上了电视机。

  当挖掘机将砖瓦平房推倒时,王国强“心疼惨了”。不过,看着妻子、女儿和孙女脸上的恐惧,他硬憋出了一句:“怕个啥,房子垮了,我又没垮。”住在帐篷的一周里,修新房没那么快,帐篷一直住着也不是办法,因此,他买来水泥、木板,自己动手,在废墟上搭起村里第一个临时过渡房,引来村民、村干部纷纷驻足观看。

  执着

  亲手搭建一年,二层楼新房落成

  几天后,王国强第一个用废旧建材搭起30平方米的过渡房,很快在全县传开。过渡房俨然成了一个范本,被其他村民争相效仿。当了20年的泥瓦匠,钢筋水泥里,倾注了王国强汗水与满足。能把房子盖好,是一种骄傲。那天,有记者前来采访,谈到未来打算,王国强碾灭脚下的烟头,环视着家人,淡定地说:“要早点让他们过上原来的生活,甚至更好!”

  “尽快将3亩菜籽收完,再插秧。过上原来的生活,甚至更好。”住在过渡房里,王国强仍坚持带着家人,干农活。

  “他精力了得。”王国强家人说,刚建好过渡房没几天,他又开始想着建砖房了。捞起一根树枝,王国强在泥土上草草画出新家模样——中间是住房,左边做厨房,右边再弄个猪圈。一直以来,他都想建个二层楼的房子,这次,他要一步到位。“在我们村,以前搭建的房子都没有钢筋结构,地震一来,垮了那么多。这次新建,一定要弄得牢牢靠靠。”

  与钢筋水泥打了20年交道,亲手垒起几十座房子,王国强第一次正八儿经地为自己打造温馨家园。说干就干,第一步,打地基。开起压路机,在松软的土层驶过,多次反复后,土层颗粒间的空气被渐渐挤出。接着,浇筑混凝土,“这是最消耗体力的活。”石子、水泥、砂子,依次装入背篓,每一样都很压称,200斤的重物,王国强一次背起。支模碰上了点麻烦,总不能找到合适长度的木桩,王国强拿起锯子,呲嚓呲嚓地忙起来……

  除非下雨,王国强不会停下,一年的辛苦后,新房落成。4月13日,王国强住进新房已有一年。伫立在二楼客厅窗边,抬头能望青山,低头可见农田,“愿望总算达成。”他说,今年夏天,还要把猪圈建好,“已经挑好日子,就等着开工了。”华西都市报记者毛玉婷摄影张磊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