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与牛山湖渔场告别的最后一刻

2016年07月14日 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梁婷 摄  


视频:湖北对梁子湖流域的牛山湖破垸分洪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武汉7月14日电 题:与牛山湖渔场告别的最后一刻

  作者 梁婷 马芙蓉

  雨后初霁,夏日的阳光为牛山湖渔场镀上一抹金色。13日下午,52岁的陈作岗站在大门口,目送渔场的一户户职工家属用车载着家电等物品转移,不禁红了眼眶。

  “入梅”以来,强降雨致湖北省内五大湖泊水位居高不下,其中,湖北第二大湖泊梁子湖最为突出。为应对梁子湖流域严峻的防洪形势,该省决定于7月14日对梁子湖的牛山湖进行破垸分洪,并永久性退垸还湖。为此,牛山湖渔场内的职工及家属全部提前转移。

  “这里是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不舍得离开。”61岁的胡作淼站在自家房屋前,看着儿子将家电一件件搬上车,有些伤感。

  胡作淼在渔场工作了近40年,期间,他在此成家立业,靠水产养殖将子女养大成人。对于牛山湖,胡作淼充满感恩。他说,早起撒鱼网,晚归鱼满仓,他曾无数次收获满载而归的喜悦,这些得益于牛山湖的慷慨馈赠。

  “现在防汛抢险是最大的事。”尽管不舍,他仍表示愿意以大局为重。收拾妥当后,胡作淼驻足在屋前,在儿子的多番催促下才上车离开。

  相隔不远的一间民房内,62岁的余自宏正在收拾渔网。“我一辈子养鱼,天天和渔网打交道,有感情。”余自宏说,时间仓促,能带走的东西有限,渔场今后不复存在,留着渔网是个念想。

  “往常这个时间,我应该正划着船在湖面巡湖。”对于36岁的渔场职工叶雄而言,这场告别来得有些突然。他介绍,自己与妻子相识于渔场,儿子也出生于渔场,这里承载着他与妻子的美好回忆和儿子的童年记忆。

  “共事多年的朋友今后恐怕再难聚齐了。”叶雄有些惋惜地说。据了解,破垸分洪后,牛山湖渔场的转移人员有人去了安置点,有人选择回老家,也有人投靠亲友。这些转移人员将作永久性安置,武汉市江夏区将启动转移人员洗脚上岸后的就业工作。

  几十年以渔业为生的职工能否适应新环境?他们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些也让场长陈作岗牵挂。记者在办公室见到陈作岗时,他正在安排职工的值班事宜。“尽管从此不再有牛山湖渔场了,但我们还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他介绍,不少职工可能一时间难以适应身份的转变,需要安抚情绪;另外,不少人仍心系故土,不排除有人会中途返回家中查看情况,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家属区。

  “牛山湖是武昌鱼的原种基地、梁子湖大闸蟹的生产基地。”谈起渔场发展的鼎盛期,陈作岗仍难掩自豪。他介绍,从2012年开始,渔场实行了减少鱼苗和蟹类投放量、种植水草等恢复湖泊生态的措施,“当时是为渔场的长远发展考虑,保住梁子湖大闸蟹生产基地这个品牌。”陈作岗说,如今破垸分洪后,牛山湖重回梁子湖怀抱,整个梁子湖的调蓄能力将得到改善,尽管心中不舍,但长远看于社会生态有益。

  傍晚时分,陈作岗从办公楼走向家属区,他将与渔场进行最后的告别。此时,夕阳的余晖洒下,渔场更显静谧,昔日热闹的家属区内空无一人,陈作岗缓缓拿起地上的锁链,将大门上锁,似在完成一项庄严的仪式。至此,这个有着37年历史的渔场正式与所有职工告别,成为所有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印记。(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