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从景点游到全域游 浙江常山挥毫泼墨书写生态新图

2016年07月27日 17: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衢州7月27日电(记者 邵燕飞 李婷婷 实习生 陈洁)从道路不通的山区小村到游人满庭的休闲胜地,从偏远落后的穷乡僻壤到声名鹊起的浙西香格里拉,当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跨过数十年的蜕变期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便逐渐从过去的1500元,上升到如今的30万元。

  正如新昌乡黄塘村的“神奇命运”一般,常山也曾“待字闺中”、隐于世间。但眼下,随着欲逃离城市喧嚣的人们一路按图索骥,常山的生态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常山地处钱塘江源头地区,周边环绕黄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江郎山等五大名山,这里的出境水质基本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森林覆盖率72.8%,是一座典型的山水之城。

  在常山县委书记王良春看来,发展全域旅游,是为了让常山可以真正跨入休闲与度假时代。近年来,伴随全域旅游“集结号”的吹响,常山不断精雕细琢休闲旅游产品,让每个点都成为景观,打造全景常山,并锲而不舍地述说着旅游升级中的“常山故事”。

  全景空间打造美丽主题乡村

  峰峦挺秀,碧水萦回,常山县新昌乡素有“东南眉目”的美誉。经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走过十年治水,如今在持续推进“五水共治”的同时,新昌乡将“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五四三”组合拳洁净了环境,为扮靓乡村提供了一张山清水秀的“画布”。

  而在这张“画布”上,新昌乡正泼墨一副“处处是景、移步换景”的全景画卷。

  废旧轮胎改造的花坛,五彩斑斓;旧毛竹建成的凉亭,清新雅致;2000多只旧酒瓶堆成的花圃,别致新颖……“旧轮胎也能变得这么好看,年轻人就是脑子活。”对于新昌乡郭塘村的改变,村民张根林赞不绝口。而他口中的“年轻人”,便是郭塘村支部书记张荣。

  早年在外做环保生意的张荣,是个典型的“80后”,敢想敢创。“要想在浙西山区的好山好水中脱颖而出,郭塘村必须走出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来。”经过思考和探索,张荣心中构画出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打造一个环保特色村”的蓝图。

  如今,张荣的很多创意都已在郭塘村逐步落实,“变废为宝”成为郭塘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生态环保第一村”的招牌也越来越响亮。

  在常山新昌,像郭塘村这样的特色村庄还有很多,西源村打造的远离城市喧嚣的原生态“梦西源”景区和禅文化体验的“燕窝居”高端民宿,达塘村打造的以清水鱼和兰花为特色的渔兰小村……这些主题各异的美丽乡村,均是各自根据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文化和产业特色等条件因地制宜。

  记者了解到,新昌正是建设全景常山的一个缩影。正如常山县委书记王良春所说,发展全域旅游,是为了让常山可以真正跨入休闲与度假时代。而如何精雕细琢休闲旅游产品,让每个点都成为景观,打造全景常山?常山上下早已绘制了一张全域化的旅游地图:按功能领先、连片开发、全域拉动的原则,在一区两园四线为框架的休闲城市基础上,形成了以国际慢城建设为核心,一江两岸、柚石金路两条风景带,十里长风、三清绿道、远山云水三大特色休闲圈“一核两区三圈”全域旅游新格局。

  全业融旅实现“跨界联姻”

  在全域旅游视角下,积极探索旅游和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是各地走出互促共赢新路子的题中之义。比如,在“油茶小镇,非遗之乡”的新昌乡黄塘村,当地盛产的油茶与绵延悠长的特色文化正在与乡村旅游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远处大山巍峨耸立,眼前路边鲜花怒放,位于新昌大山深处的黄塘,从偏远落后的穷乡僻壤如今华丽转身成为浙西香格里拉。

  在带领黄塘村发展起油茶产业的同时,一个新的念头在黄塘村支部书记廖红俊心中萌发:发展观光旅游,让外面的人来看看这里的好山好水和油茶花!

  在廖红俊的带领下,游步道、仿古观花凉亭等设施在黄塘村油茶山上一一落成,一个油茶主题公园建成了。如今园内有1个油茶博览园,5座油茶民宿,10亩红花油茶基地,从“卖油”到“卖游”,通过茶旅融合,这份古老的产业如今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稻草文化村是黄塘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占地30余亩的文化村里,40多种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稻草人物从村里的能工巧匠手中诞生,分布于美丽的山水间。整个创意园由农耕区、卡通区、体验区三部分组成,在农耕区,体验黄塘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感受浓厚的乡土风情;在卡通区,一个个经典卡通人物环绕包围,恍若置身童话乐园;在体验区,跟着能工巧匠学习稻草人的制作,领略稻草文化之作的无穷乐趣……

  在新昌黄塘,“旅游+”创造了更多可能,油茶产业、文化、农业、体育、电子商务纷纷与旅游实现跨界联姻,在富了村民腰包的同时,也盘活了旅游大格局。

  “探索出一条‘保护、建设、经营’并举共融的路子,让绿水青山转化为‘美丽经济’,是常山加快转型发展的现实所需。”王良春如是说道。

  全民增收创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

  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资金问题是一大瓶颈。眼下在常山,各地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选择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涌现出了“黄塘模式”、“郭塘模式”等农民增收典型。

  “我们是传统的农业村,村民们除了种植油茶带来的一点收益,主要经济收入还是依赖外出务工,2300多人的村子,留下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当通过废旧物品建设美丽乡村,新昌乡郭塘村的游客纷至沓来,新昌乡郭塘村委会主任余春华明白如今正是改变村子现状的好机会。

  去年7月,新昌乡郭塘村两委班子巧妙地运用众筹的方式,破解发展旅游的资金瓶颈,成立了“郭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不同于一般众筹,郭塘村没有直接向村民募集资金,而是采用单个项目认领的模式,以公司为主体,统一全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设计。

  如今,全村总共投入700余万元进行开发建设,热带风情棕榈大道、水上冲关乐园等10余个项目在郭塘落成。其中水上冲关乐园自今年6月18日试营业以来,已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实现收入10余万元。

  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吸引了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新昌乡郭塘村大展拳脚。

  “村里变化真的很大,环保也很有特色,所以想回来投资。”曾经在江苏经营贸易公司的张文庆如今回到了家乡,和人合伙开发的清水鱼塘和瓜果种植基地一期已经动工。而在他们和本村农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里,还额外加上了一条:项目产生效益后,出租土地的农户自动成为该项目的股东,每年享受分红。

  与“众筹+认领”的“郭塘模式”不同,黄塘在破解“资金筹措”“资源整合”“项目推进”三大瓶颈时探索出了“黄塘模式”。

  2014年,由村集体、9位大户和32个村民共同出资入股,黄塘旅游景区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创新“资金入股、全民分红”模式,每张门票切出5元作为“环境红利”,平摊到每个村民。

  在“黄塘模式”中,让村民收益的理念贯穿始终。“我都快80岁了,每月还能拿1800元工资。”村民廖火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如今他在漂流景区看门,工作清闲,收入却不低。

  在“黄”“郭”模式的辐射带动下,常山县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村集体发展新模式,例如西源村的“乡贤抱团反哺”模式,达塘村的“产业联盟撬动”模式……接下来,当地将活用示范之效,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村级,趟出路子、形成经验、创造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据介绍,到2018年,常山将力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而当全域旅游成为盘活旅游格局的“密码”,常山从原本的“景点游”逐步向“全域游”升级,并实现全业融旅,富民效应也开始逐步显现。(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