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许帅:“不听话”的救助站站长

2016年09月08日 21:3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郑州9月8日新媒体专电 题:许帅:“不听话”的救助站站长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李鹏 刘金辉

  9月2日和5日,来自河南驻马店和新郑的两位眼疾患者,分别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获光明,他们的眼角膜均来自河南安阳市救助站站长许帅。这位37岁的救助站干部,生前为救助流浪乞讨者积劳成疾,重病后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尽头;死后他捐献眼角膜和遗体,为他人送去光明,为医学研究尽最后一份力,他的事迹感动了众多网友。

  一位“不孝”的儿子

  安阳市救助站站长许帅的心脏在9月1日凌晨停止了跳动。当天上午,他的眼角膜成功捐献,9月2日移植给了一名17岁男孩。9月5日,另一个眼角膜移植给了一位39岁的女性。他的遗体由郑州红十字会委托的郑州大学附属医院接收,之后会用于医学研究、日常教学和临床等。

  “他说:‘我活着不能战胜病魔,我死后除了将有用的器官捐赠他人,还要把遗体奉献给医学研究,让医生、患者和更多的人将来有机会战胜病魔’。”许帅的父亲许宏刚在儿子弥留之际给他写了一封信。“儿子,为人子不孝,忍弃高堂白发,白发人送黑发人,情何以堪;做党员尽忠,彰显大爱无疆,洒无疆爱铸孺子牛,义薄云天!”

  “此去泉城施救助,我以我躯战病魔。壮哉!儿子,爸爸为你击鼓壮行!”许宏刚在信中写道,“我一边哭一边写,后悔以前我们交流太少,有好多话想对儿子说。”许宏刚说。

  一些网友评论道:“新时代青年的楷模!许帅,一路走好!”“你的生命在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向你致敬”。

  一位鞠躬尽瘁的救助站干部

  在安阳市救助站医疗安置区的母婴室,有一名特殊的被救助者——“小鸭梨”。9个月大的“小鸭梨”出生在安阳市救助站。

  2015年,“小鸭梨”患有智障的母亲被送到救助站,体检时查出两个月的身孕。为了照顾这名“准妈妈”,安阳市救助站将她安排进医疗安置区,不仅有专职医护人员负责“准妈妈”的健康,“小鸭梨”出生后,救助站还聘请保姆专门照顾母女的起居。

  “让受助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2014年,为了能让被救助人员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和康复服务,许帅带领安阳市救助站在全国首创“医养结合”模式,专设医疗安置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安阳市按摩医院搬进了救助站。

  安阳市按摩医院院长吴青山说,医疗安置区刚建成时,许帅经常亲身测试各种设备,体验一下治疗感受,甚至连脑电治疗也要试一遍。这既让医护人员目瞪口呆,也钦佩不已。

  “他是一个非常热爱工作的人,他带病工作直到生命最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们都非常感动,我们一定要努力工作,把他没有完成的工作做好。”许帅的同事王国法说。

  据统计,2014年至今,安阳市救助站医疗安置区已救助智障人员200名,其中138人病情经康复治疗明显好转,128人已经返乡。

  自2008年担任安阳救助站副站长以来,许帅在救助站只有短短的7年多时间。但是7年多来,安阳市救助站软硬件得到快速提升,被民政部评为“国家二级救助管理机构”。

  一个不听话的病人

  2013年,许帅通过竞聘担任安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深感责任重大的他,经常吃住都在救助站。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和不规律生活,2014年9月,许帅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同年11月,许帅被确诊为胃癌四期,生命大约还有3到6个月。

  但是,突然袭来的病魔并没有打垮这名年轻民政干部的意志,反而更加激发起他时不我待的工作热情。面对病魔,他毅然放弃北京优越的医疗条件,坚持回到安阳,边化疗边工作。

  “为了让他留在北京治病,我整整劝了他一上午,我们爷儿俩为此吵得很凶。最后帅帅说,‘爸爸,我知道你爱我,但是我看着救助站一步一步成长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也很爱这个站,我放不下。”许宏刚哽咽地说道。

  “剃了光头,身上挂着导流袋,有时连坐也坐不下,只能站着。”回忆起一年多来带病坚持工作的许帅,安阳市救助站副站长杨瑞红马上眼眶就红了起来,“由于腹腔大量积液,最严重时,每天要排出10余斤液体。”

  罹患重病后,身边的人都劝他放弃工作。许帅却说:“死亡并不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人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他是一个不听话的病人。”安阳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俊生说,在许帅住院期间,经常一治疗完就不见人了,后来才知道,许帅是去上班了。

  2016年6月28日晚,许帅从昏迷中醒来,挂在他嘴边的只有两个心愿,一个是要为智障人员安置区安装一个避雨阳光棚,让他们下雨天也能有个活动场所;另一个是“如果有什么不幸,请把我的骨灰埋在救助站的大树下,我要和救助站在一起,看着他长大。”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