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德媒称中国迎来老龄化社会:为人口红利还债

2016年09月09日 00:47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德媒称中国迎来老龄化社会:为人口红利还债

  参考消息网9月9日报道 德媒称,在中国孩子更少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金钱和资源给其他事物。不管怎样,事情曾经如此。中国女性生育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降低,到80年代初这一趋势因为独生子女政策而进一步加强。整整30年来,中国得以将出生率的下降用在它的经济发展上:国民人均生育率降低,人们(特别是女性)工作得更多,省下的钱更多,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接受教育和培训。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9月7日报道,眼下事情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到2050年,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将近5亿人)将超过60岁。中国是戴维·E·布鲁姆所描述的“人口红利”概念的最佳范例。这位美国人是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经济学和人口学教授,他在世纪之交前后出版的文章中提出了这一概念。人口红利的概念是指一个经济体先是儿童死亡率然后是出生率下降的大约二三十年的时期。这样就产生了这种情况,逐渐地,达到劳动年龄的人数量超过了儿童、青少年和老人。在发达经济体这种现象因为“婴儿潮一代”而为人所知,他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将在未来十年内达到退休年龄。

  报道称,所以说,当人们谈到中国的崛起以及它很快就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时,这也与这个国家的人口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中国非常好地利用了人口红利”,布鲁姆说,“几十年来,它为人均经济增长贡献了2%”。但是眼下在谈到中国增速放慢时,人们谈论的首先是从工业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过渡,而很少谈到人口年龄结构——然而人们不应低估它的效应。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不仅与出生率下降有关,而且也与大众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关。今天中国的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上,而1958年时还不到50岁。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预期寿命比上世纪中期还低。这在很多国家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报道称,因为只有当儿童死亡率下跌时,人们才会减少生孩子。只有当预期寿命提高时,增长的潜力才会增大。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健康状况几乎是全面改善。“几百万几千万人逃离了疾病和物质匮乏的世界,”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这样写道。

  然而,经济学有很长时间错误判断了健康状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健康与医疗卫生状况过去和现在都被公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标,但却并未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这点发生变化还不是很久,”布鲁姆说。至少在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领域是这样。因此人们一直只是从伦理道德角度来为公共卫生医疗开支进行辩护,布鲁姆说。通过像他这样的研究者的努力,这点发生了改变。“医疗卫生必须是增长方程式上的一个要素,”这位经济学家要求说。借此他也提供了有力的为预防艾滋病、疟疾增加开支和改善疫苗接种计划的论据。“非洲国家恰恰有巨大从人口红利中获益的潜力,”布鲁姆说。

  他预言,世界其他地区的未来就没有这么璀璨了。因为人口红利也包括不得不在某个时刻还债。中国目前正在经历——为一个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因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已经开始下降。而这点德国也有体会,它正为供养越来越多的退休者作准备。布鲁姆建议:“退休年龄必须提高。人们必须为工作更长年头做好准备。”(编译/赵涟)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