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省财政厅人员”要给聋哑妇女发补贴 诈骗2万多

2016年10月19日 09:2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2015年5月,河南省平舆县公安局接到该县西洋店镇村民史某的报案,史某称其被一个自称省财政厅工作人员的人以给其聋哑妻子郭某发放残疾补贴为名,诈骗了人民币26989元。

  不久前,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了包括此案在内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发放残疾人补贴、新生儿补贴及购车补贴等为名实施诈骗、涉案总金额3000余万元的特大系列电信诈骗案件。截至目前,共打掉4个贩卖公民信息的团伙,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41人。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是电信诈骗犯罪中的重要一环,究竟是谁动了公民的隐私?

  在该系列案件中,涉嫌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杨某系电脑黑客。“我利用‘黑客’技术直接窃取一些公民个人信息。另外还通过QQ聊天买信息,再贩卖给他人。”杨某向记者描述道。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冯某等人自2014年7月份以来非法获取并出售车辆信息多达3500万余条,成为很多地方的“车辆燃油补贴”“汽车退税”类型的电信诈骗案件信息来源。“我和上家谈好每条车辆信息3元,再以每条3.5元到4元的价格卖给下家。”冯某说。

  “李某、杜某等将非法获取的残疾人、新生儿信息及车辆信息和其它公民信息,倒卖给福建省的多个诈骗团伙。”办案民警向记者介绍。仅2015年3月至10月间,犯罪嫌疑人李某共获取了几十万条信息。“我能从中间赚个差价,我买卖的主要是新出生婴儿、残疾人方面的信息,从上家买一般5毛到7毛一条,然后卖给下家是每条1元左右。”李某说。

  冒充民政人员,以给残疾人或者生活困难人员发放补贴为名实施诈骗,手法并不新鲜,但是仍有很多人上当受骗。专家分析,一方面是仍有人相信“天上掉馅饼”;另一方面是犯罪分子知道受害人的精确信息,比如残疾证的编号等,容易致人受骗。在加大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查处力度的同时,公安机关提醒,接到相关电话应第一时间核实,遇到问题的及时举报。同时,个人应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魏哲哲)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