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好阿姨让雇主哭笑不得:勤帮洗内裤 屡被劝阻难改

2016年10月25日 09: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对于那些总是喜欢强调“我对你好”的人来说,“我是好人”的重要性,常常高于“你”喜不喜欢、想不想要、可不可以不要等个人意愿。】

  ----------------------------------------------------------

  

  年前,我请了一位阿姨每天早上过来帮我做家务。她人很好,勤劳肯干手也巧,除了平时的清洁和做午饭,还定期为我们清洗窗帘、疏通管道、收拾柜子里的换季衣物,甚至,还很神奇地会依照时令为我们腌制超级好吃的泡菜和咸鸭蛋,真是一位很难找到的家务助手。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有的时候她太坚持对我“好”,反而让我有些不怎么喜欢。

  比如说,洗内裤这件羞羞的小事情。

  在她来我家工作的第一天,我就和她首先沟通了“哪些事情需要每天做,哪些事情可以不着急一天做完,哪些事情不用做”。具体在洗衣服这件事情上,我也很清楚地说明“你只需要清洗洗衣机和卫生间换衣篮里的脏衣服,放在其他地方的不用管。”但是,第二天上午,我还是看到自己的前一天的内裤,已经早早地被洗净挂在阳台的晾衣杆上了。

  于是我找她又说了一遍这件事,她乐呵呵地说“好、好、好”,然后第二天继续,第三天第四天又是如此。

  于是,后来的一天,她早上9点一到我家,我就跟着她走到卫生间,一脸正式地指出:“如果您继续还要这样做,明天就不用来我家了。”她才意识到我不是在“跟她客气”。

  这样的冲突还发生过一次,在她“觉得”我“好像”工作很辛苦的某一天,她又主动“帮助”我洗了卫生间搁置的内裤,被我再一次明确禁止过之后,这件事情终于宣告结束,不用我再为之花费口舌大加讨论了!

  实际上,之前我就跟她说过,因为平时经常窝在书房工作,中午阳光正好的时候,我喜欢出来洗洗小件的衣服,把它们一件一件晾在衣杆上,看着它们在阳光下透亮透亮的样子,对我来说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放松,正好可以给辛苦的脑袋换一换运作方式。我不喜欢因为家中来了阿姨,就把这样一种长期形成的生活节律打破,甚至突然变成了每天早上花费心思早早提醒自己,要抢在阿姨之前就把内裤洗好。我更不喜欢自己明明申明过三五遍的事情,被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没事没事,你不要不好意思啦”粗暴对待。

  我真的不是不好意思,是你一厢情愿地“以为”我是跟你不好意思。

  

  这两年一直在一家自媒体公司做音频的问答节目,有一次看到一个小男孩(其实他没留具体的年龄信息,我只是凭借他字里行间的味道做了一个推测)给我留言说:“为什么家里的爸爸妈妈和姐姐都对我很好,可是我还是会常常感觉不愉快,觉得自己不重要?”

  我回答他说:“有人对我们很好,和我们觉得自己不重要,这两个描述之间并不矛盾,甚至常常可以并存。有人照顾我们的温饱,每天给我们准备山珍海味,却从来不在乎我们到底爱不爱吃,要不要吃,想不想一个人回房间,而不是和他们坐在一起吃。这个时候,我们就很可能觉得自己不重要,因为我们的感受、愿望和诉求都没有得到重视。”

  在很多表面上看来简单粗暴的“对我好”之中,缺乏最基本的人际交流,剩下的就只有表面那层“好”,而底下的那个“我”,反而沦落为一副搁置这些“好”的架子。

  这种感觉很荒凉,似乎我存在,又好像不是我作为自己而存在。而对于那些总是喜欢强调“我对你好”的人来说,“我是一个好人”的重要性,常常高于“你”喜不喜欢、想不想要、可不可以不要等等个人意愿,甚至于,如果你不肯接受我的好,你就是个小坏蛋。

  上周有个好友生宝宝,我先给她的家人发微信去确认“你们是否介意刚生完宝宝就有人来探访?还是,比较喜欢相对恢复一段时间之后,我再过去看望?”结果,她们回复我说,“亲爱的,你提前来问一声让我们好感动,现在怕死了那种突然冲到门口的亲戚。”原来,就在我询问他们意见的一小时前,他们刚刚接到老家亲属的电话,说三个表姐和一个嫂嫂已经组团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要一起来看望这个刚当上妈妈的小妹妹,请他们赶紧在附近订酒店,别等明天大家到了没地方落脚。

  

  还有一种好人的好,好得特别正确,特别趾高气昂,让人不好意思不顺从。

  今年夏天,我去上海参加了一个培训,一同上课的同学们也建了班级群,为的是增进交流,便于互助。其中有几个同学一上来就做自我介绍,帮大家转发学习资料,还为像我这样的外地人推荐周边好吃的饭店,很是热心。

  但是,好玩的事情就紧接着在这个微信群里发生了。

  第一天课程结束,我回到酒店,拿出手机一看,直接就笑出声来。原来,经过这一天的课堂表现,我和几个喜欢提问的同学,已经成了这几位热心的班级领袖重点批评的对象。至于他们所说的“不该随便提问”的理由,乍一听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如,这样会破坏老师的教学计划,打乱老师的思路,某些提问的内容和本堂课程无关……而且遣词造句特别正气,特别显得是为了全班同学的共同利益而发声。

  我觉得这几个孩子太可爱了,就像记忆中胳膊上带着闪闪亮两道杠的小学班干部,总是在尽其所能地维护班级纪律,对犯了错误的同学严肃批评。但是他们好像忘了一件挺重要的小事,那就是——谁说了只有大家不在课堂上提问,才能确保每个人的听课有最大收获?而且,你们这么努力维护课堂秩序,是因为老师太没用、太软弱、太差劲,连管理课堂提问的能力都没有吗?

  更有意思的一次发在第二天下午,这位大哥居然冷不丁在群里@主办方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去检查前排的空调是不是有故障,因为他注意到老师经常用手帕纸擦汗……天啊,真是一个好乖乖,连老师坐在椅子上热不热这种细节都观察到了,你到底有没有在认真听课呢?还是,在这位大哥看来,这堂课,这间教室,甚至冥冥中的整个宇宙,如果没有他的操心管控,就会一下子混乱不堪,直至陷入完全失控状态?

  

  有关“好人”这样的文章主题,其实以前也写过不少文字,但是视角都是落在这些大好人自己的身上。由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我也的确有比较多的机会,听到类似的这些好人讲述他们有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常常比身边的人们做得更多,花费的心力也更多。

  因此,之前的那些文章,我通常会把分析的角度落在“你也可以不这样做”这一点上。换作精神分析的语言来讲,就是帮助他们修通“超我”,帮助他们看到自己头脑之中的那些“你必须”“一定要”“绝对不可以”,其实只是一个苛刻的想法,不一定都是所在现实的要求。生活不会因为你的一点点变通,就追着打你屁股。

  但是,和修通“超我”一样重要的,甚至比这一点更为重要,工作起来也更为辛苦的,常常是要帮助这些好人们修通他们的自恋,帮助他们看到,除了所谓硬邦邦的“好与坏”,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活生生的,渴望被看到,等待和其他人发生真诚交流的人。同一个拒绝听到别人心声的好人一起生活,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要敬而远之。神仙或者圣人,放在故事里可能比较精彩感人,还原到生活中,常常就会打击到身边人的存在感。

  如果你恰好生活在一个比较霸道的“好人”身边,就需要一定的勇气,来为自己的所感受到的“不舒服”发出声音,并且在“我”与“你”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人际界限。未经邀请的施恩,本质上就是一种侵犯,一种变形伪装之后的施暴。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自然也有权利去做出选择,对哪些外来的意见表示欢迎,对哪些可以温柔而又坚定地不理不睬。

  以前我有一个女友,她的母亲喜欢随时不打招呼就闯到她家,一边风风火火地替她做卫生,一边很大声地批评她“不懂得爱惜房间”,搞得她很是厌烦。

  最近一次遇见这姑娘,聊起这件哭笑不得的母女小事,她却微微一笑回答我“早就解决了”——早在几年之前,她就郑重其事地通告了她母亲大人:“这是我自己的房子,如果我觉得需要做卫生,我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注意,是通告,而不是商量。虽然当时也为她惹来了好一顿“不识好歹”的批评,但好处就是再也不必在周六的早上,担心被挥舞着抹布的母亲从被窝里拽出来。这感觉,还是很舒服很痛快的。(宫学萍)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