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媒:大陆雾霾程度历年少有 烧煤烧秸秆是元凶?

2016年11月11日 14:48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台媒:大陆近日雾霾程度历年少有 元凶是烧煤烧秸秆

  责任编辑:贾元熙

  核心提示:11月初,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尚未消退,东北地区重污染天气又卷土重来,从哈尔滨直至山东半岛、江苏和安徽北部,波及6个省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个城市污染指数“爆表”。

  参考消息网11月11日报道 台媒称,面对困扰不断的雾霾,河北省环保厅日前下达“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1号“调度令”,希望透过更严格的手段治霾。治霾结果将纳入对各地领导和负责人的政绩考核。

  治霾纳入政绩考核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11月11日报道,“调度令”一出,发生区域性重污染过程,且具有明显区域传输特征时,有针对性地调度传输通道城市(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及县级的定州、辛集市)共同实施大气污染物减排;京津冀及其周边城市举办重大活动期间,为保障举办地空气品质,调度本辖区内周边区域共同实施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除了“调度令”,也划定“禁煤区”,包括廊坊、保定的18个县(市、区)。

  报道称,河北省政府授权的“调度令”,由河北省大气办下达,对各市县政府或省政府负有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进行调度,且将纳入对各地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

  由于燃烧散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是有净化装置燃煤锅炉的几倍到几十倍。北京市环保局也决定,今年内完成“散煤清洁能源替代”7.5万户,可减少年用煤量22.5万吨,年削减烟尘排放2250吨、二氧化硫1530吨、氮氧化物450吨。

  在传统的“煤改蓄热式电暖器”基础上,北京市通过“棚改、搬迁上楼”、“分户煤改气”、“煤改地源或空气源热泵”等方式,陆续解决了大气污染源太多的问题。

  雾霾元凶是焚烧秸秆?

  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11月11日还报道称,大陆华北、华东、东北多地近日出现大规模雾霾,《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9日发文称,凶手找到了!就是黑龙江省的生物质燃烧排放(指烧秸秆)。令黑龙江等省市的官员急忙撇清。

  报道称,北京首都机场部分航班11月4日因雾霾大面积取消或延误,部分高铁也进行限速行驶。《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9日发表题为《多地爆表却应急乏力,元凶找到了!说说祸害了30多个城市的这场大雾霾》的文章称,11月6日晚间9时许,环保部会商后发出通报,通报显示,这次出现雾霾,北京并不是主角。

  文章提到,此次东北、华东等大范围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其实始于11月3日、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和大庆一带,当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导致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指黑龙江祸害半个中国,还真不是给它“扣帽子”。

  黑龙江省环保部门否认这项指控,《科技日报》9日报道,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刘元海表示,黑龙江省重污染气团经长距离传输导致华北等地出现雾霾,这个结论过于草率,且缺少跟踪监测、模型分析,缺乏相关科学依据。不经过科学监测和分析,不宜人为判断大范围污染就源自黑龙江。

  污染范围之广历年少有

  根据环保部6日通报内容,大陆媒体报道称,11月初,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尚未消退,东北地区重污染天气又卷土重来,从哈尔滨开始,沿哈大铁路一路向西南偏南方向传输,直至山东半岛、江苏和安徽北部,波及6个省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个城市污染指数“爆表”,污染程度之重、影响范围之广为历年少有。

  报道称,此次受到雾霾影响的城市中,哈尔滨污染最为严重,11月4日的PM2.5日均值和小时值分别达到704微克/立方米和1281微克/立方米,大庆市PM2.5小时值也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之后,鞍山也加入了PM2.5“小时值上千的俱乐部”。

  东北地区冬季发生大范围极重污染天气事件并不是新鲜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指出,这种情况已经连续出现了4年,起因就是烧秸秆。但黑龙江省环保单位则拒绝接受这种指控。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