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景谷地震两周年:“景”绣山谷里的剧变

2016年11月26日 2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景谷地震两周年:“景”绣山谷里的剧变
重建后的七七村小组 刘冉阳 摄

  中新网普洱11月26日电 题:“景”绣山谷里的剧变

  作者: 叶娟 保旭

  十一月,云南景谷县依然炎热。退伍军人刘维习惯了部队的节奏,一大早就到村里的渔塘边晨练。

  在渔塘的前面,有一个村民文化广场,广场中心矗立着景谷10.7地震抗震救灾纪念碑。

图为正在修缮中的迁糯佛寺 刘冉阳 摄
图为正在修缮中的迁糯佛寺 刘冉阳 摄

  刘维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芒费村七七组的村民。2014年,景谷遭遇的一场6.6级强震,这个村就是震中。

  距离那场强震已经过去两年,记者再次到访景谷县,见到这片“景”绣山谷里两年内发生的剧变。

  抗震救灾的“普洱模式”

  景谷县位于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相较四周的大山,辖区内的永平镇算是当地最大的坝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当地傣族把这里当做永远幸福的乐土长期居住下来。2014年10月7日,一场6.6级的强烈地震袭击了这个宁静的乡镇,造成1人死亡、330人受伤,普洱多个县超过59.41万人受灾,经云南省地震灾评委评定,这次地震共造成当地经济损失达42.7亿元。12月6日,景谷县再次发生5.8、5.9级强余震,而且两次强余震震中位置重合。两次强余震共造成景谷县1人遇难、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5亿元。

图为迁糯村一家农家乐女主人陶新华正在准备晚餐 刘冉阳 摄
图为迁糯村一家农家乐女主人陶新华正在准备晚餐 刘冉阳 摄

  伤亡不大损毁大、外伤不重内伤重,6.6级大地震和两次强余震叠加带来的阵痛可想而知”,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告诉记者。

  作为主政普洱的“一把手”,卫星在得知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了灾区。“当时震区的情况不明,交通、通讯、供电中断,那么多受灾群众在震区的情况不知,这些是地震发生时最迫切、也最艰难的事”。

  为了保证第一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卫星当晚在震区的一个学校灯光球场临时组织召开会议,并给参与救灾的普洱各级领导下了死命令,必须第一时间进去,了解灾区,参与救灾。卫星当时说,“必须进去,进不去的就辞职。”

  卫星还要求交通部门严管所有前往灾区的道路,救援部队、志愿者必须根据需求统筹安排进入。

  这次强震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联合工作组赴景谷指导;云南省启动I级救灾应急响应,云南省主要领导地震发生2小时后便赶到灾区指挥救援。解放军、武警、医疗队等救援队员也第一时间有序的挺进灾区,当地组成了万名干部抗震救灾包保责任工作组。

图为勐班乡的村民正在收割白芨 刘冉阳 摄
图为勐班乡的村民正在收割白芨 刘冉阳 摄

  这样高效的救援速度,确保了地震后2小时通信基本恢复、第2天供电基本恢复、第3天道路基本恢复并转移安置受灾民众超过十万人、第7天地震应急抢险基本结束。

  当时,联合工作组组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在实地查看后评价,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科学、有力、有序、有效,创造了地震救灾史上震级高、震源浅、人员伤亡小的奇迹,也是他所参加过抗震救灾中组织最有序的一次,创造了抗震救灾“普洱模式”。

  其实,这次强震伤亡小还得益于当地政府长期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2010年以来,景谷陆续投入1.8亿元左右,全县1197个村民小组,建了1200多个应急避难场所。每年在学校、机关、农村等地方至少开展两次强制性的演练。一旦发生地震,哪个寨子怎么撤离、撤到哪里都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

  景谷县委书记罗景华告诉记者,长期注重生态保护、高标准实施抗震安居房工程以及房屋的穿斗结构也是抗震救灾“普洱模式”的体现。

  废墟上的新家

  地震发生后,当时回家探亲的现役军人刘维打出了“党在,家在”的横幅标语,为悲痛万分的村民带来了信心。

  在政府的资助下,刘维无息贷款10万元重建了家园。房子建好了,刘维也已退伍回家。回家后的刘维在家种烤烟和甘蔗,一年收入近三万元。一年半来,他手中也攒了点钱,但他没打算立即还贷款。

  地处山区的七七组在重建之后被外界熟知,许多外地人前来参观学习七七组的灾后重建经验,当地良好的生态和食材也吸引普洱市民周末来度假、餐饮。

  “先把钱拿来投资,等贷款到期再还。”见过世面的刘维开始在自家两层的小洋楼里经营起一家农家乐。

  在刘维的农家乐外,七七小组一排排新居整齐划一,垃圾处理、公厕、村民活动室一应俱全。一些村民背着锄头去田里劳作。刘维则张罗着饭菜,中午有人订了一桌餐。

  景谷县县委副书记苏有良告诉记者,七七组的重建工作是在抗震救灾刚结束就开始了,最先考虑的就是老百姓房子怎么盖的问题。

  “我们采取在国家财政资金补助的基础上,协调银行贷款,政府贴息。针对当地地震烈度设防6度的要求,县里强制要求抗震设防7度。政府拿出16种不同风格的设计图纸,让群众自选。同时引进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让群众自己洽谈价格。政府财政购买服务,聘请205名技术人员指导并监督质量,哪里质量出问题,就现场提出整改”,苏有良介绍。

  截止2015年底,景谷共完成41698户民房维修加固和16752民房拆除重建目标任务。民房恢复重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6亿元人民币。

  七七组抗震救灾纪念碑就矗立在村子中心,它还记录着地震发生时的伤痛,纪念碑上如水滴状的雕塑,也蕴含着当地民众对党、对国家、对帮助过他们的人的感恩之心。

  重塑心灵家园

  从七七组出发,沿着一条柏油路,穿过连片农田的永平坝子,就能到达当地另外一个村——迁糯村。

  刚进村口,就见到一棵千年菩提树下,几位傣族妇女正在闲聊,正值中午,她们也“偷得”一点清闲,几个小孩也围在古树旁的池塘边嬉戏。村子周围全是茂密的树林,当地傣族称为“竜林”,一般人不能随便进入,是它们表达对大自然敬畏的一种象征。迁糯村是一个傣族聚居的村寨,同样在2014年的那次地震的重灾区。

  而最为严重的是村子里一个古佛寺。迁糯佛寺建于清乾隆戊戌年(1778年),复修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为云南省最大的傣族南传佛教寺院之一,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傣族民众大小节庆都会到这里‘进香’,甚至缅甸、老挝、泰国的人也会来此敬拜。原本就需要修缮的寺庙又遭遇强震,损毁严重。

  据当地村民陶新华回忆,地震后古寺部分墙体倒塌、原本就破旧的木质窗户散落在大殿外的路上、满地都是破碎的瓦片、两扇寺门摇摇欲坠,除了两位守寺的师傅在,基本没人了。

  原本当地就有对迁糯古寺的修缮计划,强震过后,加快了当地政府对古寺的修缮日程。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古寺的原貌,当地有关部门反复找专家验证修缮方法,并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了云南最具资质的修缮团队进行施工。

  目前,古寺修缮工作基本完工,仅剩下一些寺内道路和外墙的重修和清洁工作。

  景谷县委书记罗景华称,“修复古寺不仅是要保护好这个代表文化融合的文物,更要为当地经历强震后的傣族民众重塑心灵的家园”。

  在景谷县的恢复重建中,迁糯村已被规划为一个旅游景点。记者在迁糯村见到,这个小村子已经拥有农家乐、客栈、商店、公厕、文化广场、文艺演出队,这些在之前都是没有的。

  罗景华认为,要进一步提高这里的旅游接待能力,打好民族生态牌,与景谷县其它建设特色精品村形成旅游环线,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从而让这个震后的傣家村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陶新华就在寨子里经营起一家农家乐。获得厨师证的她做得一手好的傣家菜,泼水粑粑、糯包谷、手撕干巴。每逢有客人来,她一定会敬上一杯热情的米酒,她认为,“这是用傣族的方式向帮助过我们的各族同胞表达的感恩之情。”

  打造中国白芨之乡

  年过六旬的方向东一直闲不住,家里面的农活完了,他又开始给当地一家企业收割白芨。

  方向东是勐班乡安宁村的村民。而勐班乡则是景谷除永平镇外的又一大坝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热、雨量充沛、林下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紫花大白芨种植资源优势。2014年以来,景谷县积极引进紫花三叉大白芨种植。

  当地政府也看到这一特色产业的优势,并将白芨产业列为当地重点发展的种植项目。普洱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政府引进种植白芨的龙头企业。该企业董事长王礼中向记者介绍,白芨又名白及,具有化痰止咳活血止血的功效,市场前景非常之好,而景谷又是全国种植白芨最佳的地方之一。

  普洱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农民租地,然而聘请这些村民农闲时来打工,提供种苗、技术支持。王礼中透露,目前勐班乡白芨种植基本上为2年采收,产量在每亩1600-1800公斤,价格为每公斤14-20元,这意味着每年每亩地能实现利润2万元。

  方向东就是当地第一批把自家农田拿出来试验种植白芨的人。他告诉记者,自家共有11亩地,之前烤烟种了8亩,玉米和稻谷种了3亩,每年烤烟能卖到2万多,玉米稻谷也就自家用。2014年,方向东开始将其中3亩地租给了普洱良宝生物科技公司种植白芨,每亩每年1300元。方向东又给这家公司打工,劳作时按每天8小时的工长能赚50-80元不等。

  方向东觉得这个模式又能保证基本收入,还能节省了自家劳动力,他干脆让自己的三个子女外出务工,仅留下最小的儿子一家人和他一起种植白芨。

  方向东之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试这个模式。“到现在,基本上村里面的人都开始种了”。

  截至目前,景谷县种植紫花三叉大白芨面积达5000亩,已成全国最大紫花大白芨种植基地,每年炼化白芨苗2250万株以上,预计2018年开始全面收获,实现农业总产值6亿元。

   2015年10月,紫花大白芨和黄栀子、铁皮石斛一起,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景谷“云药之乡”支撑品种。

  景谷县副县长康铭光介绍,景谷县计划到2020年,全县实施紫花大白芨种植面积1万亩,建成后平均亩产2吨,实现总产鲜品产量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2亿元。(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