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世界创新论坛 “远诚模式”下的农企共建城镇化创新

2016年12月13日 1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2月13日电 由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泛伍利华文化传播公司承办的“世界创新论坛国家城市新经济发展市长论坛”(以下简称“世界创新论坛”)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尾期筹备阶段,论坛将于2016年12月15日在北京市举行。

  世界创新论坛致力于打造四个平台:为全球创新项目交流提供合作平台,为全球创新科技确认提供发布平台,为全球创新成果展示提供交易平台,以及为全球创新者影响力提供聚合平台。

  佳木斯远城集团正是在国家提倡“精准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为世界创新论坛提供了很契合的创新案例:通过政府引导,与桦南县土龙镇四合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了“农企合作”共建新型城镇的扶贫发展计划。

  坐落在桦南县土龙山镇的四合村,地理位置不优越,耕地基本荒废,劳动力也流失严重。从前这里以“负债”而闻名,全村878户居民几乎家家背债,每年的欠债额就高达到八百余万元。

  针对这种情况,佳木斯远诚集团因地制宜,以切实有效的创新理念为这座贫困村量身打造出一套精准的扶贫发展方案:建设新型城镇化模式,规划发展二三产业经济,让农民与城市生活接轨的同时保障耕地运作,并通过自己的“造血”功能让村中的经济活起来。

  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远诚集团先行垫资实现了四合村整村搬迁,两个千户社区、三十栋居民楼拔地而起。整个过程中,不但村里原本的耕地面积没有减少,反而通过规划为国家增加出六百多亩的耕地面积。

  正所谓扶贫不能“一刀切”,一定要“两手抓”。让农民与城镇生活接轨,不能只表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变上,生活品质的有效提升才是真正城镇生活转变的开始。

  佳木斯远诚集团通过创新实践,终于探索出一条坚持农村经济与城镇化同步建设、协调发展、互为支撑的原则。以大农机配套建设为起点,创建独有的远诚“四化模式”:以农业机械化带动土地规模化,以土地规模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循环化,以农村经济循环化带动农民城镇化。这一发展理念得同时到了各级政府和当地村民们的高度认可。

  一位四合村村民在住上了七十多平米的楼房以后,就发出这样的感慨:“原先一家四口住着60平米的土房,睡觉都觉得漏风。现在住的比以前好多了,原来住村子里一冬天烧煤就得2000块钱,现在取暖费可以终身减半,也就是一千多块。办房照的钱都没用自己出,人家企业还给每家每户配了冰箱、彩电、洗衣机。虽说原来房前屋后有菜地,可吃自家菜的时间也就是夏天两个月。”

  桦南县土龙山镇四合村与佳木斯远诚集团的这种“农企合作”样态被称为“远诚模式”,它不仅为共建城镇化模式打响了“头一炮”,也为新型扶贫开了一个创新的好头。

  2011年,我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全国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占39.6%。

  至2015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中显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我国贫困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快,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100%的乡镇通宽带。

  这些数据说明了近几年扶贫工作的开展有了喜人的成绩。

  发展贫困村经济,需要企业力量的介入,更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解决了贫困村问题,农民不需要出远门打工,在自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不但能减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更能够加强社会安定,稳定民心。

  “远诚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有益的、富有创新精神且成功的“农企共建”尝试,如果能够在全县乃至全省推而广之,甚至走得更远,定会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农村城镇化的未来潜力。

  相信通过世界创新论坛的聚合与展示,能够吸引更多像佳木斯远诚集团这样的企业开创出多样而精准的扶贫案例,也让更多像土龙山镇四合村这样的村屯,能够尽快走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致富路。

  了解更多世界创新论坛国家城市新经济发展市长论坛及各分论坛的筹备进展、参会报名或参与论坛互动,可关注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官方新浪微博:世界创新论坛WIF,或登录官方网站:www.uniwif.org。

【编辑:鲍文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