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家族16代人守护红豆杉370年 现成全村“摇钱树”

2016年12月25日 07:3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大郡村树林底自然村有一株370多岁的老红豆杉,和它同辈的动物植物,大多都已成为石油、煤炭,而它却依然挺拔苍翠。

  这株红豆杉背后,是村民金土根家族16代人的辛勤付出。不过,树木并非无情物,如今这棵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粗壮大树,繁育出了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

  28米高红豆杉王

  已经长了370多年

  说起开化县华埠镇大郡村,不得不提这里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着的红豆杉苗木,绿油油一片片。这些红豆杉苗,都来自村里一棵红豆杉王。

  据村委会主任赖承富介绍,这棵红豆杉王就种在村民金土根的房屋后,已经370多岁。开化县林业部门做过精确测算:古树胸围3.8米,高度28米,需要三个成年人张开手臂才能勉强合围。从1997年起,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到现在已经繁育出小苗几十万株。

  红豆杉又名紫杉,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也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已有250万年历史,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这种树对生态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野生存量极少。

  不过,370多年过去了,大郡村的这棵红豆杉王长势旺盛、枝繁叶茂,小红豆挂满枝头,它是如何被保护得这么好呢?

  把护树写入家规

  一门16代接力

  金家的这棵红豆杉,要从370年前说起。按照族谱记载,清初1644~1650年间,金家祖先从闽南泉州迁居到浙西华埠镇大郡村树林底自然村。迁居后,金家就在房屋后面的山脚种下了这棵当时被称为“榧子树”的红豆杉。

  保护这棵红豆杉被写进了金家的家规。久远的护树历史,金家后人已经没有记忆,但50多岁的金土云曾听爷爷讲过两个金家人挺身护树的故事。

  “1958年,我们这里开展大炼钢铁。那时,村里不少大树被砍掉用来烧火炼钢铁,有村民带着大锯、斧子来我家门口,要砍这棵‘榧子树’。父亲和爷爷得知这一情况,坚决不同意。”金土云说,当时他的父亲和爷爷据理力争,最终把这棵古树保住了。

  1980年6月,金土云自己也参与了保护古树的行动。那一年因连续几日大雨,山洪冲走了山脚下这棵“榧子树”根部泥土,大量的树根裸露在外。雨止天晴后,金土云和弟弟在古树下砌了两层石墙,之后从别处挑来一担一担泥土覆盖。连续不断忙碌了一个多月,才把古树重新保护起来。

  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树苗

  每年带来数百万元收益

  金家人的付出,并非没有回报。如今一到夏天,不少村民都跑到树底下乘凉。“我们家晚上不用电风扇、空调,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这棵红豆杉带来的效益,远不止凉爽这一点。

  1997,当地媒体刊登一则消息:大郡村发现珍稀南方红豆杉,直到那时金家人才知道,原来这棵代代保护的“榧子树”,其实是一棵红豆杉。

  过去,金家兄弟把每年自然生长出来的“榧子树”小苗当杂草铲除,从那之后,村民将树苗小心移植到田地里,逐渐发展成了产业。现在,仅金土根家的6亩地里就种了3000余棵红豆杉,每年能为他带来近两万元收入。不仅是金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种上几亩。

  繁育出的小苗,除了能整株卖作景观苗木,果肉还能泡酒,果核能做保健枕,树叶能制茶……随着开化旅游的发展,红豆杉产业更是吸引了不少在外打拼的村民回乡创业。

  村民廖列顺早年在温州做沙发生意,五年前回村承包30亩荒山种植红豆杉,年收入轻松突破6位数,“虽然收入不及在外做生意,但觉得将荒山变为红豆杉林,留给子孙的就算是无价之宝。”

  “我们大郡村地处山里,经过19年的发展,实现了‘一村一品’红豆杉专业村,全村红豆杉面积达1000多亩。”村党支部书记汪长金言语中满是自豪,“农户开门见杉,靠山吃杉,一棵古树养活全村人,这就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相辅相成的活例子。”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