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聚焦:县政府出台彩礼“指导线”?

2017年01月06日 09:19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据1月4日《河南商报》报道,日前,河南濮阳市台前县下发文件,提倡简化婚前程序,简约订婚、结婚形式,摒弃因婚借贷、婚后还账尤其是让老人背账还账陋习。其中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喜宴酒席控制在10桌以内等。当地回应,只是指导性的文件,并没有强制性。

  从党员干部做起

  有人批评这份“彩礼指导标准”体现了权力扩张。在我看来,指责有些言过其实。若说有缺陷,也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不够。“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传统乡村的乡贤对于社会风气起着引领作用。时下的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努力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乡贤。如果基层党员干部发挥了榜样作用,那么天价彩礼之风必降。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党员干部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有的甚至成为反面典型。对于广大村民只能引导,对于党员干部则可以提出更高要求。

  以天价彩礼为突破口,激发基层自治组织的力量,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或许会带来一番新气象。

  毛建国

  打破“活着的传统”不易

  被学术界称为“发现了另一个中国”的王学泰先生在其著作《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提出了“隐形社会”和“活着的传统”的概念,认为“隐形社会”是中国主流文化以外的另一个相辅相成的传统文化,支配着半个中国,时时冒出来“一统天下”,组成了历数千年不衰的“隐性社会”“活着的传统”和潜规则原理。订婚要彩礼、买房子等一系列习俗,不正是“活着的传统”“隐性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吗?

  台前县此番“单枪匹马”,下发无强制性的“提倡”,如何与“隐形社会”和“活着的传统”对抗?天价彩礼、随份子这些东西是长时间形成的,它何时消失,或许并不依赖于个人或公权力部门的意愿。实现理想中的公序良俗,需要一个过程。石敬涛

  都是因为“好面子”?

  彩礼不断攀升,好面子并非主因。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国人口性别男多女少,以及由此催生的婚育挤压现象。再加上普遍存在“高男找低女”婚配现象,农村实际上成为“剩男”最集中的地方。诚如有学者曾指出的,“彩礼飞涨的根源就是男多女少,性别失衡对婚姻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结婚成本急剧上升。男人为了增加结婚机会,就必须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只能提高彩礼的数额。”这种背景下,政府的彩礼“指导线”恐怕治标不治本。张贵峰

【编辑:王诗尧】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