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信网络诈骗背后浮现倒卖个人信息“产业链”

2017年01月25日 10:37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陈泽华 张磊

  你接过诈骗电话吗?你收过广告信件吗?你是否很疑惑,对方是如何知道你的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泄露后将会面临哪些风险?

  记者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获悉,新疆警方侦破近年来最大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涉案的1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个人信息泄露案频发,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倒卖信息成“产业链”

  2016年11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公安机关在查处一起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件时,发现犯罪嫌疑人顾某、马某还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从事个人征信买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将此案列为厅级督办案件,交由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侦办。

  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民警经过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顾某和马某勾结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通过QQ邮箱,将伪造的公民个人征信查询授权书和复印件发送给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非法查询公民个人征信信息,并利用微信转账或者发红包的方式支付报酬。同年11月9日,警方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先后将顾某、马某等8人抓获并依法刑事拘留。警方初步调查发现,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团伙由信息泄露源头(查询员)、中间人、代理商和客户4个层级组成,其成员分布全国多个省市。

  “不法分子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涉及各行各业,这个黑色‘产业链’已渐成规模。”办案民警说,经核实,从2016年年初至落网,犯罪嫌疑人顾某、马某非法查询公民个人征信信息上千条,以每条信息21.5元至32.5元的价格从金融部门购进,以45元至60元价格对外销售,一年获利数万元。

  为彻底打掉该团伙的上下关系网,乌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派精兵强将前往山西、北京、黑龙江等地,将涉案的另外6名犯罪嫌疑人抓获。截至今年1月中旬,该案1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信息泄露源头在哪

  “有一个叫崔军的人,信用卡透支了1万多元却迟迟不还款,我们联系他催收欠款,才知道信用卡不是他本人办的。”去年4月的一天,乌市某银行工作人员向乌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称。经警方查明,这是一个专业信用卡诈骗团伙所为,两名犯罪嫌疑人从网上买来他人身份信息,冒充他人身份先后办了200多张信用卡进行消费。

  无独有偶,去年8月,乌市公安局高新区(新市区)分局破获了一起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电信诈骗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涉案金额20多万元。警方在该团伙办公场所查获了一大箱个人信息资料,涉及数千名新疆籍居民,姓名、住址、手机号等信息一览无余。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资料是他们在网上廉价购买的。

  现实中,公民个人信息被不当收集、恶意泄露、随意篡改甚至非法出售的现象频繁发生。如此多的个人信息被出售、倒卖,“源头”究竟在哪里?

  到医院检查身体、去银行办信用卡、在网上购物……生活中有太多时候需要填报真实姓名、手机号码、通讯地址等个人信息。当这些个人信息被无意或恶意泄露后,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推销产品、电话骗局、骚扰短信便纷至沓来。

  不法分子掌握公民信息后,直接买卖牟利或利用这些信息开展非法调查,进而衍生出电信诈骗、非法讨债、绑架勒索等更多犯罪。

  立法保护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发现信息被泄露应如何维权?如何让“信息掮客”现出原形并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一系列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有近40部法律、30部法规和近200项部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但大部分规定均采用了十分概括的表述。

  “哪些信息需要保护?如何进行保护?这些都需要有明确的规范和指导,否则只是空谈。”新疆律师宋涛表示,目前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散见在众多法律文件中,内容缺乏统一性,相互之间也缺乏衔接,对各种权利的界定并不明确。

  “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是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对滥用个人信息者如何制裁、由什么机构负责执法等。”宋涛说。

  新疆公安厅刑侦总队负责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赵立军表示,纵观个人信息泄露案件,很多单位员工成为“内鬼”,以非法提供、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牟利。如今,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规定的主体之外,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酒店等机构有机会接触和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这些行业虽有系统内部出台的关于个人信息的查询规范、查询电子信息备案及保护工作意见,但由于部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单位监督不到位等情况,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并且这些主体没有被纳入刑法规定的范围。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的发生,诱发了大量电信网络诈骗等下游犯罪,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电信诈骗、非法讨债等犯罪的背后原因是个人信息泄露,一般不会报案,这给我们的打击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增强公民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形成重视公民个人信息的社会氛围,对从源头遏制违法犯罪有重要意义。”赵立军说。

  (文中涉案人员为化名)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