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120急救人员:青丝变白发 守候每个生命

2017年01月29日 16:4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参与互动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当病情紧急的时候,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拨打120急救电话。

  这段时间,央视记者在北京120急救中心和医院急诊室连续蹲点,记录下了零点之后浓浓的人间真情和为了生命彻夜守候的故事。

  夜深了,北京长安街上的车流逐渐变得稀疏,随着电报大楼指向零点的指针熄灭,这座城市进入了梦乡。而此时,北京急救中心零点后的繁忙才刚刚开始。

  120司机于连峰的手机铃声警报响起,接到任务叫医生刘扬出发。

7

  老南和侄子是在北京打工的湖北黄冈人,本来要乘坐当天夜里的火车回家过年,结果老南在北京站候车时身体突然抽搐起来。侄子小南情急之下拨打了120,没想到几分钟就到了,这让无助的小南顿时感到心里踏实了不少。

  10分钟后,120救护车到达同仁医院,虽然老南已经不发作了,但是刘扬还是坚持让医生看一看。

  与医院急诊科做好交接后,刘扬确认老南的癫痫不会再复发,便放心地离开了医院。

9

  120车闪烁的顶灯不时划过夜晚平静的街道,这次是一对老人在120急救人员的护送下来到医院。这位马大爷的老伴因为休息不够,血压突然升高。马大爷放心不下,陪着到医院做检查。之所以没有通知子女,除了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外,马大爷还有一个让他不着急的原因。

  记者:这不是您第一次给120打电话吗?

  马大爷:不是,好几次了。

  记者:为什么?

9

  马大爷:因为子女不在身边,突然有什么情况就打120呗,120十分钟准到,很方便。心里踏实,没有可惦记的地方,儿子在身边他也不行,他也没用,是不是。躺在车上推着,做心电图、量血压、整个情况在家就处理了,这多方便啊。

  在整个看病过程中,马大爷一直搀扶着老伴。马大爷说,他和老伴今年都是73岁,结婚已经48年了,因为孩子工作忙,平时都是两人相互照顾,相濡以沫。

  马大爷:老伴嘛就是老伴,年轻的时候也是经常拌嘴,都是正常的,老了以后就互相依靠了。

  在零点后的急救任务中,老年人拔打120的比例很高,还有些是独居老人,平时身边没人照料。碰到这种情况,急救人员也会在家属赶到前尽力而为帮助对方。

0

  刘扬:送到医院之后他就一个人,我们有些医生,或者护士或车组人员就会帮着他,比如挂号,陪同他一起做检查。

  像这样沿着夜色疾驰的救护车,每晚都有一百多辆奔波在路上,他们接到的任务信息全部是从北京120调度指挥中心发出的。

  每天拨打120的电话有4000余次,其中真正有急救需求的约为1500次,而北京急救中心的日均出车量能达到1000次左右。即便到了后半夜,数字归零后的更新速度也不比白天慢多少。

  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调度组长 孙婧:从打入120开始,我们10秒钟要把这个电话接起来,接起来之后,我们采集好病人信息之后就要发单子,对司机的要求就是两分钟之内,要求他们必须上车。

  让工作人员有些无奈的是,打进来的多一半都是咨询、骚扰的电话,有些电话听上去很紧迫,急救人员赶到后却是哭笑不得。

0

  孙婧:我们接过一个电话,他说的是我们家宝宝生病了,我们家宝宝要救护车,问几岁,说两岁,说我们宝宝特别不舒服,你们快来,结果一到现场是一条狗。

  急救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还遇到过对方喝多了拨打120,出车后不给车费还骂人,也有坐上救护车反赖说自己衣服被蹭脏了要赔钱的。这些情况极大地浪费了120的资源,但又没有强制性的惩罚措施。而对于急救人员来说,无论对方是否恶意拨打,他们都要到现场看一眼才能放心。

  120的任务随机性大、工作强度又高,为了抢救更多病人的生命,急救人员大都透支了自己的健康。

  刘扬:做这行都是猝死人群。

  记者:为什么?

  刘扬:工作不规律,别说别的,夜班实际上是对身体消耗最大的状态,你看我头发都没了,就是熬的。于师傅,他比我大一岁头发都白了。

  一个完整的120车组包括急救医生、司机、护士和担架员,刘扬口中的于师傅跟他搭档已经10年了。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这位120的老司机把调度派车的电话铃声设成了救护车的警报,而屏幕上的名称却写着“淡定”。他说,这是为了告诫自己,再着急也要保证安全,这样才能更快地把病人送到医院。

0

  于连峰:急的时候能急死人,基本上没有不急的,说句难听点的话,毕竟一车人的命都在我手里攥着呢,所以我通过这个提醒自己,开车不要太急躁。

0

  62岁的杨大爷由于常年糖尿病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发生了心衰。因为病人的情况比较危险,刘扬立即通知调度中心与最近的宣武医院建立起“绿色通道”。在他的协调下,杨大爷很快通过“绿色通道”,在急诊室展开抢救。

  刘扬:这个病人比较重,如果要是他们没有准备的话,我们送到急诊室要排队,可能会延误抢救时间,我们建立绿色通道就是跟人家打一个招呼,对这个病人做好准备。

  在北京市属22家三甲医院中,宣武医院的急诊科面积最小,1800多平方米刚过一个标准足球场的1/4,但年接诊量却可以排到前六位。

  急诊科的深夜,围在分诊台前的病人像潮水一样,刚散去一波就马上又跟上一波。因为在工作中长时间地站立,不少护士冬天下班后腿肿得连靴子都穿不上。而内科诊室是宣武医院急诊科里最忙的地方,医生王涛一次夜班最多时要看近百名患者。

0

  王涛:累是肯定的,大家都知道这个地儿确实特别累,但是怎么说呢,你既然选择这个工作,你再累也得干,经过你的治疗,病人缓解,最后回来感谢你的时候肯定会很有一些成就感,这也是挺知足的地方。

  32岁的孕妇小马头一胎提前破水,丈夫又加班不在身边,这让已经70岁的爸妈十分担心,刘大妈更是急得血压都上来了。最终,120救护车拉着这一家人顺利地赶到医院,准备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迄今为止,刘扬的行医生涯全都是在120车上度过的,虽然已经入行18年了,但他当年的激情依然未退。

  刘扬:我想挑战一下自己,看看到底心里的承受能力有多少?当时毕了业就是这样,因为我想病人最紧急的情况下我们能做些什么?能救他的命,这是一个医生体现他的价值的地方。

  前两天通过急救“绿色通道”送到医院的杨大爷,现在住进了急诊ICU病房。看到杨大爷的病情得到控制,家里人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小杨是杨大爷的独生女,结婚生子后一直忙着带孩子。她说,虽然心里挂念父母的身体,但也没办法每天陪在他们的身边。在她看来,父亲这次能够化险为夷,急救人员不单单是挽救了一个生命,更是拯救了一个家庭。

0

  杨大爷的女儿:120也好,急救的这些大夫、护士,在我们最危难的时候,在我们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能够马上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我觉得非常温暖。如果这个年要真是踏踏实实能在家里边,能把这个年过好,我觉得这一年都是很顺的。

  另一边,孕妇小马入院当天也顺利产下一名6斤重的健康男婴,当上了妈妈。

0

  新妈妈小马:春节本来就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大家都非常期待的一个节日,新降生了一个小成员,所以我们全家人都非常开心。我们还是向工作在零点以后的这些还奋战在一线岗位的这些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他们拜年。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