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客家乡村春耕活动多 耕读文化世代传承

2017年02月11日 1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2月10日,福建省连城县文亨镇,炮竹声此起彼伏,民众早早就来到镇区“农耕庙会”赶集。王东明 摄<
资料图:2月10日,福建省连城县文亨镇,炮竹声此起彼伏,民众早早就来到镇区“农耕庙会”赶集。王东明 摄

  中新社龙岩2月11日电 题:客家乡村春耕活动多 耕读文化世代传承

  中新社记者 陈悦 林春茵

  10日一大早,客家祖地龙岩市连城县的文亨镇大街上,就已渐渐有四邻乡镇的农民汇聚于此,准备参加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在这里举行的春耕庙会。

  文亨罗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罗顺球告诉记者,这一春耕庙会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每年都能吸引几万人次民众与会。对于文亨春耕庙会的发源,有不同版本的民间传说,但对客家民众而言,“正月看戏,二月找生意”,过了正月十五,就是开始筹备一年春耕的日子,选在正月十四举办春耕庙会,代表着客家民众对农耕的重视和对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的期待。

  为筹备春耕举办的春耕庙会,农具和果树苗木素来就是其中的重头戏。虽然近年来机械化农具日渐流行,但春耕庙会上农民自产自销的手工农具,依然有自己的市场。

  木质耙犁是庙会上最“热门”的农具之一。罗顺球告诉记者,在平整田地、育秧等方面,它依然受到很多农民的青睐。正在专心为耙犁安装木柄的罗大爷则告诉记者,要看一把耙犁好不好,首先要掂一掂重量,然后拿在手上“甩一甩”检验是否结实,“一把好耙犁,对农活帮助很大”。

集市沿着公路两旁而设,现场交易的产品以农贸、农具、苗木等为主。王东明 摄
集市沿着公路两旁而设,现场交易的产品以农贸、农具、苗木等为主。王东明 摄

  历史悠久的春耕庙会,也打造出许多当地老百姓自己的“老字号”。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陈大爷,从事编织竹簸箕已经五十多年了。

  装稻子、装菜,装物品,无论是农耕还是生活,簸箕在客家乡村依然广泛使用。记者看到,陈大爷手指灵活,几分钟就可以为一只簸箕安上提手,但尖细的竹枝也特别容易划伤手指,陈大爷好几只手指上都缠着胶布。陈大爷说,虽然年纪大了,但年年庙会也都有老客户要找他编簸箕,他也就年年庙会都不缺席。今年庙会开市才一个多小时,他就卖出去十几只簸箕了。

  当然,除了陈大爷们的坚守,农具制品也在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在庙会上,从事竹制品生产的一家竹艺科技有限公司面向乡民招募近50个岗位,一罗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老古董”带来新的生机,“文创设计注入竹编工艺,过去市场比较小,近年转战电商,销量很可观。”

  尽管卖的都是“老物件”,但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作为“摊主”现身庙会。记者不时发现满脸晒斑的果农正用微信销售果苗。

资料图。王东明 摄
资料图。王东明 摄

  还在就读大学的连城宣和乡洋北村村民巫梓华熟练地兜售父亲种的兰草苗木。“我很多同龄人都已经回乡种苗木了。”小巫说,60亩苗木的种植规模,好景能收近30多万元人民币。

  和春耕庙会一起,在每年正月十四陪伴连城民众迎春耕的,还有在连城新泉镇举行的,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犁春牛。

  日暮时分,犁春牛的队伍由锣鼓队开道,一只只披着红绸的健壮耕牛背后,则是乡亲们身着农装,即兴表演春耕劳作动作。在牵牛的“牛童”中,男扮女装的张瑞洪“戏份”最足,不时扭动腰身,伸展懒腰,带给观众阵阵欢笑。近三十年来,年年犁春牛都不缺席的他认真地说,这些动作表现得都是乡亲们平时劳作辛苦时难得的小憩休闲,希望能用自己的表演,给即将开始春耕的乡亲们带去喜庆和欢笑。

  罗顺球说,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文化传统,对春耕的重视,是客家人不变的文化传承。(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