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父代子尽孝 五旬汉子跨越千里演绎“最美亲家”

2017年04月06日 12: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南昌4月6日新媒体专电 题:两个汉子两分多钟的温暖拥抱——网友点赞超越血缘的“中国好亲家”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袁慧晶 萧海川

邵新运正给玉米脱粒。记者 赵念东(资料图)

  一颗心的力量有多大?朴实的邵新运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一位来自山东农村50岁的汉子,去年底辞去原来的工作、撂下家里的农活,千里迢迢来到江西鹰潭,只为照顾身患癌症的亲家公吉苏华,这一照顾就是100多个昼夜。网友纷纷点赞邵新运是“中国好亲家”,希望这样的温暖更多一些。

  “亲家怎么舒服,我就怎么来!”

  邵新运和亲家吉苏华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儿子邵鲁现补办的婚礼上。

  “那是在去年11月9日。当时知道他患癌,但看上去精神还好。”邵新运回忆说,当时两人看对方都顺眼,就很“爷们儿”地拥抱了一下。

  2016年11月18日,邵新运回到山东烟台的建筑工地上。这份工作每月有五千多元的收入,他想着赚点钱,把家里住了30多个年头的红瓦砖房翻新。但一周后,邵新运接到了儿子的求助电话:“爹,我老丈人不太好了,能去帮忙照顾一下吗?”

  吉苏华的病情恶化对于当时的邵、吉两家人,确实是雪上加霜。老邵有一儿一女,老伴正陪着女儿在山东泰安抚养不到一岁的小外孙。儿子在河南郑阜高铁工地工作,工期紧、任务重,实在难以脱身;儿媳有孕在身,预产期在今年5月;亲家母患有腰疾,照顾儿媳已是耗尽心力,谁能来照顾病人呢?

  没有犹豫,邵新运当天辞去工作,连夜坐上火车,次日就出现在吉苏华的病房里。这是邵新运和亲家公吉苏华的第二次见面。

  这第二次见面,让邵新运心里一惊。吉苏华瘫卧病床,精神萎靡。医生说,体内的癌细胞已转移到脑部,蔓延的肿瘤压迫着神经,病人正一步步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那时候,亲家公都想放弃治疗了。我说这可不行啊,要活下去。”于是,邵新运这个只会干农活的汉子,承担起伺候人的细致活儿。之前从未照顾过病人的老邵没有经验,他就向医生、护士、邻床的护工请教基本的护理技巧。

  邵鲁现说,原本是让父亲到鹰潭帮一周,再雇护工或找亲戚顶替。没想到,在邵新运的细心照顾下,住院后被医生认为很可能等不到鸡年春节的吉苏华,不仅熬过了春节,还迎来了立春、雨水和惊蛰……邵新运说,他这个新手的最大秘诀就是“亲家怎么舒服,我就怎么来!”

  “病人能有这样的亲家翁,真是好福气!”

  记者问邵新运:“你一个不会伺候人的大老爷们,去照顾另一个大老爷们,心里别扭吗?”

  这个耿直的山东汉子坦承地说:“开始是有点。但亲家亲家,就要亲如一家嘛。”

  三个多月以来,邵新运每天的“日常”是这样的——

  清晨六七点,帮吉苏华刷牙、洗脸,擦拭身体;

  走3里路,到吉家拿上两个人的早饭,再赶在9点前返回医院;

  之后就守在吉苏华身边,盯着吊瓶里的药水打完;

  下午一点多,带着亲家公,到户外晒晒太阳、聊聊天;

  夜里,老邵就睡在病床边,还要起身换四五次便盆和尿壶……

  吉苏华的主治医生陈丽梅告诉记者,对于肿瘤晚期的病人来说,亲情的温暖十分关键,他们比健康人更敏感,更加渴望被照顾和重视。像这种瘫痪病人,照顾一两天简单,但持续下去很难。“之前也见过类似的温暖,但这种非血缘的亲家关系还是第一次。”

  吉苏华曾是一名铁路上的乘警,是个刚强男儿。在邵新运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常常眼角噙泪。

  “他在的时候,我像生活在蜜罐里。亲家就是亲家,再好的护工都没他细心。”吉苏华告诉记者,癌细胞转移到脑部后,自己常常头疼,邵新运一看见他皱眉,就会腾出一只手来帮他按摩头部,让人几乎忘记了他是个种地搬砖干粗活的汉子。

  最艰难的时候,是吉苏华便秘十余天的那段日子。那段时间,邵新运三天三夜没敢合眼,不忘鼓励安慰吉苏华。主管医生、护士与病友无不感慨:“病人能有这样的亲家翁,真是好福气!”

  相约一起去菏泽看牡丹

  3月13日,邵新运见吉苏华的病情有所好转,“请假”回到山东菏泽鄄城红船镇的家,做起已经耽搁许久的农活。

  记者在红船镇看到,其他村民家的麦田都浇了两遍水,而邵新运家的小麦只浇了一遍。去年秋收的玉米棒子还一嘟噜一嘟噜地挂在房檐下,没来得及脱粒归仓。再不浇水,干涸的麦地将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堆积了近万斤的玉米发霉,一年的收成可能要付之东流。

  为照顾亲家,耽误了自家生计,值吗?

  “值!”老邵毫不犹豫地回答。在他的身后,有全家人的支持。

  “刚回来3天,亲家公就打来6次电话。说临时请了一个护理工,他不习惯。”邵新运说,自己要快些赶回鹰潭。

  对吉苏华来说,邵新运不仅仅是个“蜜罐子”,还是个“氧气瓶”。

  陈丽梅告诉记者,3月29日上午,她查房时发现吉苏华陷入昏睡状态,这对于一个肿瘤晚期病人来说有可能是弥留阶段。但30日下午,昏迷中的吉苏华也许是听到亲家公次日就返程的消息,神奇地恢复了清醒。

  4月1日清晨5点,邵新运抵达鹰潭车站。到儿子家大约5点半左右,没有停歇,邵新运就在厨房给吉苏华熬了稀饭,七点多一点儿就赶来医院。

  看到半个多月没见的邵新运出现在眼前,吉苏华眼眶红了。放下饭盒,邵新运上前给了吉苏华一个温暖的拥抱。两个大老爷们,就这么安静地拥抱了两分多钟。

  像往常一样,邵新运给吉苏华喂完了早饭。吉苏华明显食欲增加,一餐吃了两个花卷,喝了两碗粥。

  “等病好了,带你去山东菏泽看牡丹。”这是邵新运常给吉苏华讲的一句话。邵新运说,每次在病房中,一说到这里,吉苏华就笑了,老邵也跟着笑了。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