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母亲节勿仅在朋友圈秀孝心 尽孝应成生活常态

2017年05月15日 12:4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母亲节,不要仅仅在朋友圈秀孝心

  议论风生

  母亲节在朋友圈秀孝心,是一种社会心理的集中表达和宣泄过程,不必拔高,也不必嘲笑之。

  “母亲节”本来是一个舶来品,源自美国。在100多年前的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在这一天,母亲们通常会收到子女的礼物和祝福。每年母亲节的日子,无论是中国的微信朋友圈,还是国外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都成为网友们竞相表达和展示对母亲的祝福和晒礼物的场所。

  昨天就正好是今年度的母亲节。对于一个微信朋友圈用户来说,昨天的朋友圈被母亲节祝福和晒礼物刷了屏。似乎一夜之间,微信朋友们个个都成了“孝子”“孝女”。

  之所以微信朋友圈有着如此密集和泛滥的秀孝心现象,与中国社会特殊的文化和社会心理有关。在我看来,既然有母亲节这样的普世节日;有鼓励尽孝的社会文化心理刚需;有微信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媒体;有商业组织热点营销的推波助澜;有那么多空巢青年空巢父母,这五个要素具备,朋友圈秀孝心密集泛滥地刷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这是一种社会心理的集中表达和宣泄过程,不必拔高,也不必嘲笑之。

  现代生活方式使大多数子女与父母其实是异地而居的,要关心和照顾母亲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和不菲的成本;考虑到现时代对大多数漂泊在外的成年子女而言,可能背负着生活和工作的重重压力。这就难免使他们在鼓励尽孝的社会文化规范和现实生活的捉襟见肘之间冲突,从内心而言,愿意尽孝;但在现实的压力下,又往往挂一漏万,难以兼顾。

  特别对许多作为空巢老人的母亲来说,与成年子女的联系也就只剩下一年的几个日子,春节、生日、母亲节。母亲节的一次问候,一份礼物管小半年,下一次是几个月后的生日,或者大半年后的春节。空巢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小半年一次的问候,他们还需要子女时常的关心和沟通。如果没有办法陪着年迈母亲,至少隔三岔五地通个电话,聊个视频,让老人也能了解和感觉自己参与到成年子女的生活中,也是好的。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所鼓励的孝道,还是普世的对母亲的感恩和回报,都要求一个成年子女对母亲的关怀和陪伴应该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是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不仅仅是母亲节,是朋友圈。

  当然,现实中一些人,其实早已经做到了,我们应当感到欣慰。

  □唐映红(心理学学者)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