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乡村觅特色产业扶贫良方

2017年05月20日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国乡村觅特色产业扶贫良方

  中新社惠水5月20日电 (刘鹏 邢翀 张丹)五月中旬,虽已步入夏季,但在高海拔的山村里,早晨仍显寒意。早上七点半,张梦英吃了碗面条,把锄头系在摩托车尾部,披上外套,骑车向山上驶去。

  沿着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行驶约15分钟,便来到一片茶山脚下。张梦英告诉记者,这是她每天上班的地方,虽然都是在地里干活,却多了固定时间的限制,就像在城市里工作一样,成为了村里的“上班族”。对于这一身份的转变,张梦英笑着说,这得益于村中发展的茶产业。

  张梦英家住贵州省惠水县长岩村,这里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高度1300米左右,过去由于交通条件差,无产业发展支撑,经济落后,村民生活困难,是国家一类贫困村。近年来,为摆脱贫苦的困扰,几经努力,长岩村觅得茶产业以作为村里的扶贫良方。

  2014年,经贵州省茶办专家团的考察评估,长岩村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等之前地理气候“劣势”成为发展茶产业的“优势”。人少地多的长岩村将15000亩集体荒山以“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模式入股作为茶叶种植基地,同时成立村级合作社,整合引进的三家茶叶种植公司的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

  长岩村支书汪启学介绍说,村里发展茶产业后,农户将荒山入股到合作社统一经营,光土地流转费,每户每年可分红近3000元(人民币,下同),平时还可在茶场干活,一天至少有70元的工资。“现在,村里的每户只要有一位劳动力在茶场劳动,一年就有3万左右的收入,脱贫不是大问题。”

  通过发展茶产业,昔日的“空壳村”逐渐恢复了生机。汪启学介绍,常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回乡发展,村民收入实现了明显增长,2015—2016两个年度长岩村共脱贫9户33人,贫困人口已减少到36户99人,预计2017年底将彻底告别贫困。同时,依托茶产业的发展及村里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当地正在规划茶旅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

  事实上,产业扶贫正是中国乡村脱贫攻坚的重要驱动力,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华丽转身。贵州长岩村的特色产业扶贫路也是中国各乡村因地制宜寻求发展特色产业,以告别贫困实现致富的一个缩影。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的萂村由于地处大山深处,土地少,多是冷浸田,传统的农作物基本上靠天吃饭,村民长期以来饱受贫困之苦,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滇西边境山区的一部分。

  为改变贫困的现状,当地通过引进专业的农业科技公司,成立村级合作社,以“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带领村民发展起了葡萄产业。同时,打造科学的葡萄根域限制栽培示范基地,并组织村民进行农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农业技能,让葡萄产业得以持续发展。

  “我自己家种的是红提,一年一熟,市场好的时候每亩能卖3万多元。”当地村民赵灿珍说,而在基地里的葡萄一年两熟,每亩能卖十多万元。通过葡萄产业的发展,2016年,萂村脱贫63户210人。

  同样,在湖北省保康县的简槽村,当地依托高海拔、气候、劳动力等优势,联合烟草部门在村里推广烟叶种植,烟叶种植属于订单农业,价格相对稳定。正是由于烟叶种植,2016年简槽村人均年收入已有1万余元。此外,简槽村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起了高山辣椒产业,2016年全村种植青椒500多亩,收入达250万元。

  纵观中国脱贫攻坚路,无论是茶产业、葡萄产业还是烟草和辣椒产业,中国各贫困乡村皆因此获得重生和发展的机遇。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从2013到2016年,中国每年约有1000万人摆脱贫困,产业扶贫正是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武器”。(完)

【编辑:李夏君】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