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留守父亲每月给儿子送老家美食 一送就是三年

2017年06月14日 11:46 来源:大河网 参与互动 

  □记者王悦生

  核心提示丨定居武汉的曹延召,出生在舞钢市一个小乡村。农村老家的父亲为了让他能吃到家乡的美食,每月托县城到武汉的大巴车给他捎老家种的萝卜、大葱、十香菜及胡辣汤底料……而这一送就是三年。有一次,竟然送了100斤用老家面粉做成的面条。

  从舞钢到武汉,360多公里。在农村留守的老父亲把对儿子的爱,全部融进了这些家乡的美食中。

  父爱

  儿子爱吃面,父亲送去百斤面条

  在武汉,曹延召的朋友常跟他开玩笑说,“看你这么爱吃面条,就知道你是个北方人”。

  曹延召的妻子是湖北人,结婚后,夫妻俩定居在武汉。他们家的饭桌上,经常可以看到南北饮食习惯的差异。妻子爱吃米饭,他则喜欢吃面条。

  2013年8月,曹延召趁着休假带着妻儿回河南农村老家,没想到儿子也很喜欢吃老家的面条。那一次回武汉,他带了一些老家面粉做成的面条,“外地的面条,咋也吃不出老家的味道”。一句看似随意的话,曹延召的老父亲记在了心里。返回武汉没几天,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河南老家给你捎东西过来了,可沉,你最好多叫一个人来搬,或者带个小拖车。”曹延召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五点多钟。打电话的是舞钢到武汉的大巴车司机,父亲花了30多块钱,托司机给他送来了一大箱面条。

  他赶紧喊上妻子一起赶到汽车站,看到装面条的大箱子,他和妻子吓了一大跳,“大概100斤重,面条在箱子里捂得热腾腾的。”曹延召买了一张凉席,把面条摊在了客厅里,占了半个客厅,一直用风扇把面条吹凉为止。父亲说,面条是用老家的面粉做的,他眼看着面粉进入机器压制,然后挂到竿子上晾晒,很新鲜。

  父亲说得很轻松,但是曹延召心里明白,加工这么多面条,老父亲不知道流了多少汗。

  从那以后,老家的父亲每个月,都会托县城到武汉的大巴车给曹延召带东西。

  关怀

  “老家的味儿,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除了送面条,只要是老家有的,曹延召的父亲都会给儿子送去。

  老家磨的芝麻香油,自家做的面筋,地里种的大葱、白菜,还有河南的胡辣汤底料、粉条、人造肉,父亲送得乐此不疲。曹延召说,家乡有一种植物叫十香菜,用十香菜、蒜泥做成的浇头,是拌面的黄金搭档,父亲知道他好这一口,直接把家里种的十香菜连根拔起,装在袋子里,托人给他送到了武汉。

  有一次,曹延召的儿子在电话里问爷爷“小麦长啥样?”没想到,老父亲记在心里,特意在夏季麦收时给孙子保存了几棵麦穗儿。如今,这几棵麦穗一直被曹延召放在家里的花瓶里,用作了装饰品。还有一次,曹延召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写了一篇关于河南老家“爬叉的味道很美”的文章。留守在家的老父亲读到了,特意把夏天才有的爬叉捉了一些,放进冰箱冷冻起来,等到儿子春节回家吃。

  在曹延召心里,父亲的心很细,为了儿孙,从不怕吃苦、麻烦。返乡探亲时,老父亲总会把地火烧起来,支上一个鏊子,给儿子做菜馍,生怕他在武汉吃不到。

  经常托人跨省送来东西,曹延召很心疼老父亲,怕他操心、累着,多次嘱咐他别再送了,但父亲却说,“老家的味儿,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感恩

  为让父亲少送东西,他每月回一次家

  曹延召说,老父亲留守在农村老家,心里想的都是他,但他对父亲的关爱却太少了。曹延召说,老父亲今年59岁了,只希望他能永远身体健康,“有他在,我就感觉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为了少让父亲托人长途给他送东西,现在曹延召基本上每个月回一次老家。今年麦收时,曹延召从武汉回到河南老家,本来想帮父亲收麦,但是现在都是机械化收割,其他的活儿,父亲总是自己揽过去,几乎不让他沾手。

  返回武汉时,父亲又把曹延召的行李箱塞得满满的。里面有一把送给孙子的新麦穗,还有家里的杏子、几个火烧,这些,都是曹延召喜欢吃的。

  临走那一刻,曹延召看到父亲偷偷抹起了眼泪……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