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企业家登顶珠峰高举母校校徽:表达爱和激动

2017年07月07日 13:22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90级会计1班校友王建斌克服了极端低温和持续大风的恶劣条件,成功登上地球最高点8848米——珠穆朗玛峰。在地球之巅,他举起了浙财校徽,表达了他对母校的爱和内心的激动。

  “虽然很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即使患上了“高原嗓”,连续干咳,不便说话,王建斌还是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分享了他的经历。

  热爱攀登,他向珠峰发起挑战

  王建斌,现任浙江德清泰德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攀登珠峰前,王建斌已有过多次攀登高峰的经历。

  2013年9月25日,王建斌攀登生命中第一座海拔5238米的四姑娘二峰。自那时起便一发不可收拾,基本保持了每年一座雪山的节奏。2014年9月5日,他成功登顶生命中第一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雀儿山6168米。2016年10月5日,更是成功攀登海拔8201米的西藏卓奥友峰。今年,他向珠峰发出了挑战。

  “我热爱攀登,热爱达到自己极限时体会到的快乐,还有高山之美激发的灵感和在山上结下的友谊。珠峰是最高荣誉的象征,是每一个登山人的梦想,我自然也不例外。”王建斌愉快地向记者分享自己登山的经历,今年他参加西藏圣山探险公司的登山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2名队友一起从珠峰北坡出发,向山顶进军。

  漫长周期,考验体力与耐心

  登顶珠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王建斌以2013年开始的攀登经历为基础,足足花了4年时间才开始他征服世界第一峰的行动。

  “攀登珠穆朗玛峰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困难、漫长。整个珠峰的攀登周期是50-60天,其中大部分时间是海拔高度的一级一级适应和拉练,这个看似可以忽视的环节,其实很关键。”王建斌向记者晒出了他从4月开始自己记录的“珠峰进行时”。自第一天启程开始,经过体检,首次拉萨海拔3650米-4000米负重拉练,奔赴大本营进行适应和拉练,前往魔鬼营地,最终结束训练返回休整。这一漫长过程锤炼了他的身体和意志,也让他对登顶充满信心和期待。

  “其实真正开始登顶,时间只需要7天。这个时间也要看营地设置,北坡一般设大本营(5200),中间营地(5800),前进营地(6500),C1(7028),C2(7790)C3(8300),summit(8848)。一年当中只有5月15号前后有几天时间。我们因为保守导致错过了第一个16号左右的窗口期,最终选择的不是一个最佳时机。”王建斌略带遗憾地说。

  遇上变幻莫测的天气,他没有放弃

  “今年珠峰的天气预报,被认为是‘十四年以来最具挑战的气象预报工作’。以往珠峰的窗口期是按天来计算,今年则是以小时来计算,实际情况就四个字:变幻莫测。”王建斌回忆说。

  在向导的带领下,王建斌和队友们毅然开始了攀登。

  “我们前一天从8300登顶,其实是冒险之举,出发时风很大。凌晨零点左右出发,两处向上攀登时遇到狂风。当时想放弃,登顶下撤后,人站着会被吹飞,风力应该11级以上,我们基本都是连滚带爬下来,好在有路绳保护。”谈起当时的惊险经历,王建斌印象尤为深刻。

  除了大风,低温、失温的环境条件也是极为艰巨的挑战。“从大本营出发,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下降6.37度,而且严重低氧,海拔8000米以上长年处在11~12级大风的状态里,气温在零下30~40度。”半途中,一位队友由于氧气面罩故障,加上狂风失温,失明,甚至失去基本的行动能力。但最终大家没有放弃他,到晚上23点,才撤回前进营地。

  漫天的星星在深蓝的天空闪烁,王建斌和队员却无暇欣赏,时刻关注脚下。经过6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5月23日清晨6点30分,王建斌终于成功登顶珠峰。在峰顶,王建斌举起了母校浙江财经大学的校徽旗帜,向母校传递了他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深切的爱。

  敬畏大自然,也是敬畏生命

  谈起途中最令自己感触的事,他说是在路途中看见了一位登山者的遗体,唏嘘不已,“西藏珠峰北坡一侧,到目前为止,遇难一人。遗体就在距离路绳不到一米处,在海拔8250米的高峰,在我们到达8300营地的前一天遇难的,前几天我们路过营地还打过招呼。因为在海拔8300米的高度,不会有人管他,我上去的时候看到他一次,登顶下撤的时候又看到一次,就那样躺在那里,就像一个醉酒的人睡着了的样子。”

  这样的经历,使王建斌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对于很多人来说,登顶珠峰是一种征服,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或许这样它才能带来好运。”王建斌说。

  本报记者 阮飞霞 通讯员 赵蕾 杨晓钰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