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南“黄漂”勇士三十年后再漂黄河:感恩、缅怀

2017年07月18日 19: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河南“黄漂”勇士三十年后再漂黄河:感恩、缅怀
    7月18日,纪念黄河漂流探险(简称“黄漂”)30周年暨巴颜克拉溯源寻梦之旅系列活动在河南郑州正式启动。 韩章云 摄

  中新网郑州7月18日电(韩章云)2017年7月18日,时隔三十年,64岁的郝景川从郑州出发,再次踏上了当年漂流黄河的旅程,如今他的头发已经花白,额上布满皱纹。这一次,与他同行的既有当年共同完成首漂黄河的生死兄弟,也有新加入的年轻人。“向着黄河源头出发,我们会一路感恩,一路缅怀,那是终生难忘的1987年。”郝景川说。

  7月18日,纪念黄河漂流探险(简称“黄漂”)30周年暨巴颜克拉溯源寻梦之旅系列活动在河南郑州正式启动。当年成功完成黄河全程漂流的河南队老队员们一一归队,与北京队、马鞍山队黄河漂流老队员代表一起,组成车队重新向着黄河源头迈进。

三十年前完成黄河漂流壮举的勇士们如今都步入中年,头发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但是岁月并不能抹去他们融入骨子里的“黄漂”精神。 韩章云 摄
三十年前完成黄河漂流壮举的勇士们如今都步入中年,头发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但是岁月并不能抹去他们融入骨子里的“黄漂”精神。 韩章云 摄

  黄河漂流探险,在30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影响极为深远。1987年,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与北京青年黄河漂流队、安徽马鞍山黄河漂流探险考察队协作共进,成功首漂全程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黄河。

  那次首漂黄河被誉为“人类漂流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次壮举”,是中国人首次用无动力工具完成对黄河的一寸不落全程漂流探险,填补了世界探险史的空白。该事件在当时全社会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和热议,“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黄漂”精神也影响了一代人。

  但是,也有7位勇士在漂流中壮烈牺牲,魂归黄河,其中河南队雷建生、郎保洛、朱红军、张宁生四人,安徽马鞍山队汤立波、张建安两人,北京队杨浩一人。

  在退休前,郝景川是洛阳当地的一名初中地理老师,每当给学生们讲述黄河的知识时,他的心情都格外复杂。当年完成了黄河全程漂流,他对黄河再熟悉不过,但是黄河的惊险即使过去了三十年,他仍觉后怕。

  “在漂流过程中,我掉进黄河六次,每次都有惊无险,但是第七次,我的兄弟们所在的那条船出事了,雷建生、郎保洛、朱红军、张宁生再也没能回来。”说起三十年前的那段往事,郝景川仍忍不住心痛抹泪,“我们是踏着兄弟们的身躯完成黄河漂流的,不能忘了他们。”

挥舞“中国黄河漂流”的大旗,车队向着黄河源头出发。 韩章云 摄
挥舞“中国黄河漂流”的大旗,车队向着黄河源头出发。 韩章云 摄

  “三十年已经过去了,我们今天重走‘黄漂’路,一是对当年给予黄河漂流支持和帮助的相关政府、当地居民进行回访,表示感谢,在当年勇士牺牲地进行祭奠,二是为了悼念在黄河漂流探险中牺牲的兄弟们,三是为了重塑探险精神。”今年55岁的巴鲁是原河南黄河探险队队员、本次行动的指挥长,他认为黄河漂流是一种可贵的探险精神,一个民族必须要有探险的精神,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我们希望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能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希望大家都有一种环保的意识,保护母亲河,保护祖国的山山水水,对祖国的未来我们充满希望。”巴鲁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从7月18日于郑州出发,在向黄河源头行进的途中,“黄漂”队员们还将参加在陕西吴堡的举办纪念黄河漂流探险三十周年活动暨黄漂国际赛事,以平均55岁的年龄重新漂流黄河的部分段落,以及纪念黄河漂流七勇士雕塑群像揭幕仪式。

  同时还将在青海玉树、巴颜喀拉等地,举办系列漂流赛,玉树漂流基地启动仪式,竖立“魂系黄河”纪念碑,母亲河拜祭仪式等活动,传承和发扬“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黄漂”精神。8月底,队伍将返回郑州花园口黄河漂流探险纪念碑广场,结束今年的纪念活动。(完)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