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共享房屋”不能缺了宽容与理解

2017年09月01日 10:52 来源:长春晚报 参与互动 

  “共享房屋”不能缺了宽容与理解

  空巢独居老人行动不便,没人照顾,孤独空虚怎么办?大学生刚毕业工资较低,租房住比较吃力,如何解决?在武汉市江汉区民族街老年人服务中心,一份“爱心房客协议”让这两个问题同时找到解决的办法。有条件的老年人腾出一间空余的房间给年轻人免费居住,年轻的爱心房客每天利用空余时间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陪老人聊聊天,这种“亲情互助”的新型模式有效解决了独居老人和大学毕业生的双重“窘境”。(据《武汉晚报》)

  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五花八门的共享经济相比,出现在武汉的“共享房屋”,反倒更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因为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等更近似于一种“租赁经济”,而不是“共享经济”。而“共享房屋”则是老人把自己空闲的房屋免费供给那些刚刚从学校毕业需要租房的年轻人,以此来换取年轻人的陪伴和照顾,双方可谓各取所需、实现双赢。

  从理论上来看,这确实是一件既有现实需要,同时又充满了情怀的事情。这些空巢老人往往年龄偏大、体弱多病,需要人陪伴和照顾,而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则精力旺盛,既能够为老人提供一些基本的照顾,同时又能够通过聊天等方式,帮助老人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与此同时,他们刚刚从学校毕业,老人提供的免费住房,可以说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目前,在武汉市江汉区民族街老年人服务中心的撮合之下,已经促成了20多对老少“结对子”,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种老少配的“共享房屋”模式,完全可以在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的基础之上,在更多的地方推广,让更多老年人和年轻人受益。而在笔者看来,表面上,双方是因为“共享房屋”而走到了同一个屋檐下,但是这没有血缘关系的一老一少能否在这同一个屋檐下友好相处,和谐生活,则最终是由双方的感情发展来决定的,其中最少不了的,就是彼此的宽容与理解,以及双方在相处时对彼此关系分寸的恰当拿捏。

  □苑广阔

【编辑:姜雨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