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燕山脚下三代人见证中国“脱贫时代”

2017年12月09日 1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燕山脚下三代人见证中国“脱贫时代”

  中新社河北承德12月9日电 题:燕山脚下三代人见证中国“脱贫时代”

  中新社记者 李茜

  中国北方山谷中的寒风早已将哑叭店村的树叶席卷一空,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王福泽依然喜欢穿着新衣服在家门口新修的路旁晒太阳。这条路不仅串联了山谷中10个自然村,也翻过村里人心中那座翻不过去的大山,通向山外的世界。

  上世纪50年代,王福泽从朝鲜战场回到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死里逃生后,父亲只求他能留在身边。王福泽放弃了城里的“好差事”,一辈子留在大山深处陪伴父亲。

  “那时候家门口连条路都没有。”王福泽说。

  那时,王福泽的家门口是别人的庄稼,家里的牲畜跑出门“祸害”庄稼,惹得邻居常来打架。王福泽没少向村干部反映,希望给家门口争条路。

  河北承德地处燕山腹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哑叭店村的荒山达10余万亩,占全村总面积的98%。耕地对于哑叭店村人来说寸土寸金,甚至比命重要。

  王福泽的儿子王文秀忍痛拿出家里的土地与邻居交换,“这才换了一段五尺宽的土路”。

  如今,王文秀27岁的儿子在北京打工将近八年,正纠结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大山中的家乡。“家里欠下的债决不能再让孙子还!”王文秀痛恨这种世代相传的贫穷,却感到无能为力。

  2017年,哑叭店村来了河北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帮扶工作组。利用行业优势,驻村帮扶工作组投资一千万元人民币,修建村路26公里,结束了哑叭店村没有水泥路的历史。工作组还协调北京周边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展销困难户的特色农副产品,既打通了销售渠道,也让更多大城市的人关注这个小山村。

  受驻村帮扶工作组邀请,来自中国“药都”的河北安国中药材企业以及上海的中医药专家不断走进这个小山村,多方论证后,让山民逐渐认识到,只要精心经营,“荒山”可以变“金山”。将一部分山地流转给药企,村民用免费分发的药材种子种在山上,村民既收租金,又享受收益分成,还能通过日常劳动挣取所得。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驻哑叭店村工作组组长齐树平说,他们只是个协调者,把中国当下脱贫工作的好政策与困难民众联系得更紧密。目前,哑叭店村75%的困难户实现了两种以上产业托底,全村已经落地项目累计投资逾两千万元,相当于全体村民人均2万元以上。

  哑叭店村是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的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集中构建起适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的支撑保障体系。

  如今,王文秀的儿子打算考察中药材的前景后尝试种植。“如果能留在家乡,谁愿意出去呢。”(完)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