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凉州持续治沙 农民称“不用担心风把沙吹到炕上”

2017年12月15日 15: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凉州持续治沙农民称“不用担心风把沙吹到炕上”
    今冬,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已完成4万亩固沙造林沙障设置。图为当地民众正在治沙。 闫姣 摄

  中新网兰州12月15日电 (闫姣 张婧)犁沙、压草、填沙,是刘花近两月每天进行的“压沙”工作。她说,“第一次去沙漠时很害怕,总觉得一刮风就会被埋进沙里。今年治沙任务完成后,4万亩沙漠全被压上了稻草,我一下子就踏实了,不用担心风把沙吹到炕上了。”

  刘花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民,她每日奔波80公里,往返于家和沙漠之间。早晨四五点就得起床穿戴严实,在兜里揣个白饼,就和其他工友集合后统一乘车抵达压沙地点。

  初冬时节,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武威市凉州区,政府所有公职人员必须完成一亩治沙指标。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分标段承包治沙,刘花在后者承包的沙漠里治沙打工。于是在每年此时,浩荡人流向沙漠深处挺进成为当地一道壮观的景象。

  由于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前“沙进人退”变成了今天“人进沙退”的局面。在凉州区沙漠腹地,已建成新农村,沙地变成了良田。

  今年凉州区已完成4万亩固沙造林沙障设置、60公里封育围栏架设和560亩机械治沙示范区建设,以及5000亩沙丘整理等项目。该区沙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张伯锋说,治沙采用“草沙障+沙生苗”的模式,共动用1万多人次,历时一个多月,耗费3万多吨稻草终于将“草沙障”铺设成功。

沙漠丘陵的“草沙障”。 闫姣 摄
沙漠丘陵的“草沙障”。 闫姣 摄

  按照相关标准,一亩沙要压800公斤稻草,即4万亩沙漠需压稻草3万多吨。每个草沙障是规格为1.5米×1.5米的正方形,明年春季在这些方格里种上梭梭和沙拐枣等沙生苗木,且要按“品”字型栽种,以保持水分增大沙生植物的成活率,4万亩沙漠都变成植被,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白饼和水是压沙工人的午饭。“风一吹嘴里都是沙,馍馍揣在兜里拿出来时也都是沙。穿的再厚晚上回家也能从秋裤里抖出沙子。”刘花说,“遇到坡度较大的沙丘,我把麻绳绑在腰间,工友则在坡顶拽住绳子的另一端,这样就可以趴在沙坡上压草。”

  即便治沙比较辛苦,午饭后“不甘寂寞”的工友们还有兴趣在沙漠里扭秧歌。“音乐响起,我一把扯下头巾开始挥舞,有的工友扛起铁掀也扭起来,不管会不会跳,只要开心就好。”刘花说。

  近年来,凉州区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9.72万亩,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49.22万亩,封沙育林60.5万亩,建起了长达50公里的防风固沙屏障,堵住了7个流沙入侵的风沙口,沿沙区林草覆盖度由不足15%提高到30%以上,近20万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完)

【编辑:李季】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