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流感高发大医院就诊量激增 盘点各国分级诊疗制度

2018年01月22日 14:58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流感高发大医院就诊量激增 盘点各国分级诊疗相关制度

  央广网北京1月22日消息(安徽台记者蔡薇 合肥台记者黄夕婷)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最近一段时间,“流感”就诊持续爆棚,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医院呼吸科日就诊量增加了近两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区医院的冷清。患者为什么宁肯等两三个小时也不去社区医院就诊?

  近期,安徽各大医院呼吸科的门诊量激增,尤其是儿科,不少家长凌晨带着孩子排队就诊。在安徽省儿童医院门诊大厅,前来就诊的患儿非常多,挂号窗口和自动挂号机前都排起了长队。市民陈先生早上不到六点就到医院来挂号,但已经挂到了100多号。据医院门诊科医生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医院的门诊量比平时增加了三成。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合肥的不少社区医院,虽然因为流感门诊量有所增加,但是与大医院相比,平日里的门诊量并没有出现爆棚的现象。带孩子到儿童医院看病的市民王先生说,虽然家门口的社区服务站挺方便,在大医院排队要等好几个小时,但大医院的医疗条件让人更放心,“现在都是病毒感冒,感觉还是专业的儿童医院放心点,排队就排队呗,主要是为了小孩,没办法。”

  在合肥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记者看到,门诊大厅挤满了带着口罩的流感病人。医生告诉记者,现在日常门诊中很大一部分是普通流感,一个呼吸科医生每天的接诊量在200人左右,而这种高负荷的工作已经持续了小半个月。在候诊区,上午十点多,就诊号已经叫到了第89号,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个正在等待看病的市民为什么不去社区医院,其中一位市民愣了一下回答说:“以前不方便,这附近没有社区医院,都要到市里看病,现在社区开了个医院,我们也想不起来了,已经跑习惯了。”

  合肥一街道社区的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社区医院日常主要就诊人群中,退休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这些老年人多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他们来复诊、配药。很少有中青年人到社区医院就诊。

  最近几年,我国已不止一次强调社区医院的重要性,但大量患者依然宁可“舍近求远”。虽然家门口的社区服务站挺方便,但大医院的医疗条件更放心;另外,习惯了去大医院排号,自然而然也就不怎么考虑去社区医院就诊了。

  而在海外一些国家,情况则恰恰相反,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成为人们门诊治疗的“主力军”。社区医院在哪些国家更受欢迎?这背后有哪些因素推动?

  英国:实行强制首诊 大医院没有门诊只有急诊

  在英国,每位居民都有一名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就像国内单位医务室的保健医生或是社区医院的全科大夫,通常开些常用药。遇上大病治不了,家庭医生会把患者列入候诊名单,将病人转去医院看专家。只要希望享受免费医疗,生病先去社区诊所,就是患者必须遵守的硬性规定。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英国的社区诊所一般规模不大,主要服务附近居民。英国实行强制首诊,老百姓看病要先去社区诊所,因为大医院没有门诊,只有急诊。就算是去社区诊所,也需要至少提前一天电话或是网上预约,因为当天基本上很难约到。理论上英国人可以选择任何一家诊所,但实际上多数人会选择离家5-8公里之内的社区诊所,因为超出距离范围,就不能提供家庭访问服务。当然,居民可以随时更换诊所,只要有新的诊所接收,经过一定的程序即可调换,档案病例也会随之转移。一般除搬家之外,英国人是很少更换社区诊所的。

  澳大利亚:患者需先看社区全科医生 再由其决定是否转诊至专科医生

  澳大利亚的医疗制度与英国类似,同样规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患者需要先去社区医院看全科医生,只有遇到需要进一步确诊的情况,患者才会被转诊到其他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

  《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说,澳大利亚的病患除非发生急诊,通常是不能直接去看专科医生或进医院的。病人先要去见附近社区的全科医生,由全科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在全科医生认为属于普通疾病时,由其自行开药方;而在全科医生认为需进一步确诊的情况下,会开出转介信,病患通过转介信,才能去看专科医生。

  澳大利亚几乎每一个社区都有小型的医疗诊所,里面往往会驻扎一名到多名全科医生。大一些的地区会有稍大型的医疗中心,所集中的全科医生会更多一些。全科医生在澳大利亚有时也被叫做家庭医生。一般病人在选好自己的全科医生之后,更换频率并不大。一个稳定的、对自己情况有较长期了解的医生,往往更有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

  美国:医疗系统更加市场化 就诊过程由病人所购保险形式决定

  和那些全民医疗的国家相比,美国的医疗系统更加市场化,人们的医疗保险主要是从私人保险公司购买。市场竞争环境下,理论上患者可以随意选择医院就诊,不过很多保险公司还是把先看“家庭医生”写入了条款。

  据华尔街多媒体记者赵冰晶报道,由于规范的医生培训制度,美国的家庭医生整体能力比较均衡。无论是在哈佛医学院还是在美国中部乡村的家庭医生,处理疾病的能力其实没有根本差别。美国没有分级诊疗制度,每年有12亿人次的就诊量,其中超80%都发生在家庭医生的诊所。在美国,医生之间没有等级差别,医院之间也不分等级。同一疾病在社区小医院的处理结果和大临床中心相似,病人没有必要千里迢迢赶去著名的大医院,比如同一个患有肺炎的病人,进入到一般的社区医院和去“高大上”的哈佛医学院,其诊查结果、用药、住院时间都是一样的。

  不过,医院之间的能力极限还是存在区别的,其区别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急诊对于创伤处理能力的不同,二是对于疑难杂症处理能力的不同。急诊医疗服务会根据病人创伤程度将其送至不同处理能力等级的急诊室。在疑难杂症上,则体现出大临床中心的优越性,大临床中心有更好的科研团队、更加先进的医疗技术。在美国,病人并不是一定要先看家庭医生再转到专科,这种概念其实是片面的,因为看病的过程其实是由病人的保险形式来决定的。另外,美国病人也不是必须要有家庭医生,只是通常对于体检、预防疫苗,以及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家庭医生来处理都是游刃有余的。当然,如果洞察到有关专科方面的特殊疾病,家庭医生会迅速将病人转诊给相关的专科医生会诊。

【编辑:刘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