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贵州:“生态+扶贫”促乡村变化

2018年01月28日 20: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贵州:“生态+扶贫”促乡村变化
    贵州山地生态经济助力脱贫。 杨云 摄

  中新网贵阳1月28日电 题:贵州:“生态+扶贫”促乡村变化

  作者 杨云

  贵州西北乌蒙山腹地的赫章县双坪乡福来厂村,一场“土地整治+产业发展”推动生态治理和扶贫的绿色实践已经进行一年。

  福来厂村是多年前被“土法炼锌”污染的村庄,村内有205亩工矿废弃地。由于土地不能耕种,多年来,本就山多地少的福来厂村脱贫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2017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给福来厂村提出建议: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土地复垦后有机会再利用。

  “‘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理念,即将土地整治与工矿废弃地复垦、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谐效益、旅游发展、移风易俗等进行综合性融合。”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副主任、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长陈宗利介绍说。

  记者在福来厂村工矿废弃地复垦区域看到,经过系统整治的土地上华农菌草长势良好,绿油油十分惹眼。

贵州山地生态经济助力脱贫。 杨云 摄
贵州山地生态经济助力脱贫。 杨云 摄

  这些“陆地草海”,将生长成为福来厂村村民的“山地银行”,产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谯家镇煤炭资源曾位居铜仁市前列,因煤而兴曾是谯家镇人的骄傲。

  “那时候,谯家镇财政收入靠煤矿,老百姓的收入也靠煤矿。”54岁的居民余天芬说,粗放式的煤炭经济为谯家镇带来了繁荣,也为当地生态带来了问题。“露天煤厂污染大。”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当地绝大多数煤矿政策性关停。

  “车水马龙”的谯家镇一下子沉寂下来,一些矿工家庭陷入贫困中,转型发展一度成了该镇“最重心思”。

  痛定思痛,谯家镇决心走产业生态化之路。

  “谯家镇的未来要从‘地下’走向‘地上’,从‘黑色’走向‘绿色’。”谯家镇党委书记陈翰告诉记者,茶叶、烤烟、核桃、畜牧……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绿色产业开始在谯家镇扎根生长。

  陈翰说:“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必须同步。”

  这一转型期,谯家镇许多的煤老板也开始另谋出路。煤老板杨龙昌就把自己的闲置土地重新利用,种高粱、种玉米,开办起了烤酒厂。

  在贵州,如福来厂村、谯家镇这样进行“生态+扶贫”促进乡村转型变化的还有不少。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贵州官方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紧密结合,通过实施生态扶贫十大工程,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力度,促进贫困人口在生态建设保护修复中增收脱贫、稳定致富,在摆脱贫困中不断增强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贵州官方制定的《贵州省生态扶贫实施方案(2017—2020年)》里拟定目标:到2020年,通过生态扶贫助推全省30万以上贫困户、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贵州官方提出,结合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的实际,将在推动生态与脱贫深度融合上作示范,建立“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完)

【编辑:陈海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