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孩震后帐篷中出生 17位兵妈妈:等长大送他到部队

2018年05月12日 08:42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帐篷男孩”和他的十七个兵妈妈

  张弘扬,一名震后呱呱坠地的“帐篷男孩”,自降生起,就有解放军第85医院医疗队17位兵妈妈的呵护。我是其中的一位兵妈妈,也是一名新闻人,有幸经历并记录了这段特殊的“母子情缘”。

  地震10年,弘扬10岁。当初医疗队的兵妈妈们虽已大多脱下军装,但她们的心始终与小弘扬相连。

  时针拨回到2008年那段举国悲恸的岁月。5月15日下午,一座野战医院在什邡市罗汉寺外的空地迅速搭建。

  “快,快,有名高龄产妇!”5月16日下午4点,我随医疗队刚巡诊归来,就碰上一名高龄高危产妇急需实施剖宫产手术。

  产妇叫杨启菊,45岁,患有妊娠高血压。她家住洛水镇灵江村,赶来时已经开始宫缩。一场战斗在野战医院打响。16时30分,杨启菊被推进手术室;17时10分,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这片悲伤的天空。

  “给孩子起个名字吧!”护士长许淑娟将婴儿递给杨启菊的丈夫张贵昌时,他脱口而出:“就叫张弘扬,让他把解放军的精神弘扬下去!”

  “我的妈妈在电话里。”这是小弘扬对兵妈妈最初的记忆。当兵妈妈回到上海后,一根电话线成为传递关爱的纽带。

  “妈,妈……”2009年的一天,当听筒里传来小弘扬断断续续的童音时,兵妈妈们兴奋得手舞足蹈。“愿小弘扬健康成长!”“你答应妈妈,以后学习要用心。”声音,是小弘扬对兵妈妈最温暖、最熟悉的记忆。

  小弘扬周岁后,识字卡片、益智玩具、科学读物、新书包、新衣服,从未间断地从黄浦江畔寄往巴蜀之地。

  兵妈妈惦记着弘扬,弘扬一家也情系兵妈妈。2009年元旦刚过,我收到杨启菊从洛水镇发来的包裹。包裹里有几双鞋垫和小弘扬的半岁照。我给杨启菊打电话致谢,她说:“你们对我们这么好,快过年了,我和弘扬他爸想来想去不知怎么表达心意,就想给每名队员绣双鞋垫,但是现在眼睛不行了,绣得好慢,只绣了8双,先给你们寄过来……”

  3岁后,小弘扬开始缠着母亲要找兵妈妈。5岁时,美术老师让班里每个小朋友画一幅《我的妈妈》,小弘扬一口气画了17个戴军帽的妈妈。这一回,夫妻俩实在拗不过小弘扬,决定陪他千里寻亲。

  2013年5月10日下午,列车缓缓驶进上海站。站台上,小弘扬看到兵妈妈就立刻飞奔过来。杨启菊一见到我,便从包里取出几双鞋垫:“现在视力模糊得很,绣得更慢了,麻烦你跟没有拿到鞋垫的队员解释一下。”“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但我没告诉她,那些鞋垫我没有发给队员,唯有把它们放进医院院史馆,才是最好的归宿。

  5年后的重聚,外滩、东方明珠、锦江乐园、海底世界,都留下了小弘扬和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还把各自的孩子领来,一起给弘扬过了5岁生日。

  “明天就带弘扬来上海看眼睛,费用我们出。”2016年5月,当兵妈妈从电话里得知小弘扬患有严重的远视、弱视和散光时,心急如焚,她们下命令般要求杨启菊马上带弘扬来上海就医。

  今年除夕,小弘扬从四川打来电话:“孙妈妈,新年快乐!”从他嘴里,我得知他们搬进了政府新建的安居房,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母亲对他的学习抓得很紧。

  “我们一定要教育好弘扬,对得起解放军的恩情。等他18岁,我们就把他送到部队。”这是张贵昌夫妻俩如今最大的心愿。

  ■孙 燕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