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智能化为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新机遇

2018年05月31日 22: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 (招嘉虹)31日下午,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日养老体系与政策比较——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就中日两国老龄社会发展现状、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其中,长期照护保险成为最热话题。

  “婴儿有父母心甘情愿为他们买单,但谁来为老人买单?”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卢锋谈道:“我们以此为出发点去思考,提出能不能让保险来做这件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老人的照护需求及失能老人数也在日益增加。对此,日韩等国先后推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保障失能老人基本生活权益、提升其生活质量。而在国内,上海、成都、承德等市也已于2017年先后开始试点工作。

  但在15个试点城市以外,据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佳介绍,老人失能后,不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养老机构都表示没有能力照顾。

  当前,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已经建立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我不建议太匆忙地推动长期照护险。”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谈道:“这是好的制度,但不能做成我们跟其他国家的对标。”

  陈秋霖认为,首先,要考虑国内的经济水平是否足以支撑该照护体系。长期照护险的目标之一是节约医疗费用,希望通过照护来替换掉部分老年医疗,从而提升社会总体效率。但陈秋霖研究发现,从国际经验来看,该险的推出反而极大地推动了整个老龄人口人均医疗支出。“所以,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经济水平的适应性。”

  另外,该保险体系中存在评估环节,关系到什么老人能得到赔付的问题,“如何保证评估公平性是一大挑战。”

  思德库养老信息化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福利和养老服务协会副会长田兰宁也谈道:“长期照护险不仅仅是一个集资的问题,还涉及到监管和分配。”但她认为,现阶段,国内还缺乏这样的体系。

  尽管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建立充满挑战,但与会专家们认为,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期。

  在日本,新修订的《长期照护保险法》于今年4月开始实施,其中明确提到了照护机器人的开发。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王俊秀认为,这标志着日本养老进入综合创新时期。另外,日本有长期的老年人照护数据库,“他们已经开始分析大数据,以进行定量化赔付。”田兰宁介绍道。

  在美国,机器会不会替代护士的问题受到许多人关注。卢峰研究发现,机器对护士不是替代,通过人机结合,反而让护士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有非常丰富的医疗数据可供追溯。在医疗智能化方面,中国有可能超越美国。”她在会上谈道:“智能化对我们未来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陈秋霖也表示:“中国对互联网产品政策很友好,要抓住智能化发展的窗口期。”(完)

【编辑:刘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