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药粉+淀粉变身降糖药销售16亿元 14名嫌疑人被控制

2018年06月15日 18:54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央广网台州6月15日消息(记者白杰戈)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些电商平台上销售的“保健食品”宣传“降血糖”“降血压”等功效,价格比普通的降糖降压药贵,但成分可能只是药粉+淀粉。浙江台州警方控制了从原料、生产、加工到销售多个环节的嫌疑人,涉及有毒有害“保健食品”超过4200万盒,销售金额16亿多元。

  去年9月,浙江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分局接到一则举报。报警的不是普通群众,而是电商平台。民警徐方华告诉记者,阿里巴巴公司通过主动防控发现这条线索,移交给公安机关,说有人在网上销售一些号称具有“降血糖”“降血压”功能的保健品,可能非法添加了西药成分。通过一些数据分析,公安机关发现有两个卖家在黄岩本地。

嫌疑人张某指认他买来的部分西药及部分装药粉的桶。警方供图

  警方检测这两名嫌疑人销售的“保健品”,发现格列本脲、二甲双胍等西药成分。徐方华指出,保健品属于食品,食品是不允许添加西药的,这些西药成分应该属于处方药,是特许经营的,不能胡乱添加。

  根据线索追踪到源头,警方发现,这些西药成分来自安徽太和,1990年出生的年轻母亲李某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从当地的药厂批发到西药,转卖给全国多地的经销商,其中大部分流向附近的安徽亳州,嫌疑人张某有过销售假药的“前科”,他将这些药片打碎,加入淀粉稀释。台州市公安局黄岩分局治安大队的民警徐方华到过这处作坊,他说,“这是一个私人的作坊,没有任何的生产资质,都是自己在操作,通过粉碎机将药片磨碎,然后用手抓,将淀粉掺入到西药成分里。环境很差,都是直接放到很乱的地上。”

嫌疑人张某用来粉碎药片的机器。警方供图

  这些稀释过的药粉再被转卖给各地的保健品包装商。河南郑州中牟县的刘某又在当中加入“中药粉”等成分,装进定制的保健品包装,分销到各地,宣传“降血糖”的功效。徐方华介绍,这样的“保健品”短期内是有“疗效”的,但成分没有经过科学配比,如果长期吃,对人的肝、肾功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警方介绍,经销商还会了解消费者服用这款“保健品”之后的反应,有的人血糖不降反升。这些信息再传递到上游的生产商,他们就会加大西药粉的配比。负责加工和分装的刘某说,自己赚钱心切,知道这样的做法不对,但没想到这么严重。

  嫌疑人刘某:我当时知道做这个事情多少违一点法,是非法加工,但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没想这么多,看别人做我们也做了。

  记者:你知道那些原料是什么东西吗?

  嫌疑人刘某:这个我不知道。做这个我也害怕,本来我想做完这一点就“洗手”不干了,但没想到在“洗手”之前被抓进来了。

  警方辗转多个省份,控制了从原料、生产、加工到销售多个环节的14名嫌疑人。徐方华介绍,本来成本可能只是一两块钱一盒,到一级经销商可以卖到四十元一盒,再到二级经销商可以卖到八十元一盒,消费者买到的是一百多元一盒。

  警方调查显示,本案中目前已经销售的有毒有害“保健食品”超过4200万盒,涉案金额16亿多元。这些嫌疑人有反侦查意识,有人租房和办理银行卡、注册互联网支付工具都借用他人的身份证,也有人通过熟人关系,在发货时避开快递实名登记的环节,试图逃避监管。目前他们因为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已经被批准逮捕。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

【编辑:刘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