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离30年父母拒为女子捐髓 7岁女儿成最后希望

2018年06月17日 08:49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7岁女儿乖乖坐在爸爸腿上,护士给她抽血配对。她可能成为救治妈妈的希望。

  突发恶疾急需骨髓配型移植,分离了30年的亲生父母和姐弟拒绝配对检测

  生命最后的希望寄托在7岁女儿身上

  她不知道,这度日如年的等待会是什么结果

  昨天是李月夜住在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病房的第27天。

  “你再打电话问问,他们到哪儿了?怎么还没到?”李月夜微微皱眉,有气无力地吩咐丈夫董海勇。

  “刚刚不是打过了嘛,快了,可能有点堵车,别急。”董海勇语气很轻。

  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女儿了,李月夜想得厉害。这一天,家里人把女儿从老家新昌接到杭州。

  但是真的看到女儿的那一刻,她哭了。她没有办法给女儿一个拥抱,甚至连摸摸她的脸都做不到。7岁的女儿倒是开朗,她凑近透明的隔离罩,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微笑。

  女儿来医院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抽血和妈妈做配型检测。李月夜想到自己生命最后的希望就寄托在女儿身上,那只捂住眼睛的手微微颤抖着。

病床上的李月夜。

  网恋夫妻结婚8年

  30岁妻子突发恶疾

  初中毕业的李月夜并不知道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疾病。当初只是小腿上出现瘀青,到现在全身上下都是瘀斑,只增不减。她心里清楚,这个病没那么简单。

  该病发病概率是百万分之一,皮肤黏膜及内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身体上会出现大片大片的瘀斑,口腔里还有小血泡,牙龈、眼睛都会充血。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血小板10万到30万个,而李月夜只有3000多。简单点说,她身上的血每天都在减少,如果再不用药,再不输血,生命将很快结束。

  从当地医院转到浙大一院,再到浙江省中医院,李月夜备受煎熬。她什么也干不了,躺在病床上输血、输液,从早到晚。丈夫董海勇一刻不离地在她身边照顾。

  “你老公对你可真好。”无论是病友还是医生护士,都会这么夸。

  李月夜能感受到这份温情,每每讲起两个人的故事,她脸上会浮现难得的笑容。小两口都是新昌人,当年是通过QQ聊天认识的,一个月后见面时就一见钟情。到现在,已经走过8年婚姻生活。

  李月夜一直没上班,在家照顾孩子。董海勇在当地一家制冷配件厂做工人,按件计费,月收入3000~5000元。小日子不富裕,但也平淡幸福。

  在医院里,除了照顾李月夜,董海勇不是一个人坐在楼道里发呆,就是去找医生询问病情,“医生,无论花多少钱,都要给她治,她才30岁,我们不放弃。”

  亲人骨髓移植能救命

  30年来第一次见亲生父母

  目前,李月夜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骨髓移植,这就涉及到匹配的骨髓和高达30万~50万元的费用,两者她都无力承担。

  亲人的骨髓,匹配率高,排异反应也相对来说少一些。可是,李月夜是被认养的孩子。

  30年来,养父养母和三个哥哥对她都很好。而亲生父母,她却从来没见过一面。即使她知道他们在哪里,她也没有想过去认亲。

  当初,家中的第三个女儿出生,前面两个已经是女儿了,父母就想要个男孩,所以就把李月夜给送走了。当时说好,两家互相知道彼此,但是不要有任何往来。

  董海勇虽然知道这是李月夜心中不想提及的痛,还是小心地提了一句:“要么我联系一下他们,说不定愿意帮我们呢?”

  一番辗转,6月的一天,亲生父母和弟弟站在了李月夜的病床前。30年的分别,满是陌生。看着年迈的父母,还有当时家里最想要的弟弟,李月夜心情很复杂,没有说话。母亲泣不成声,她也默默流泪。

  在尴尬中,他们断断续续讲了自己的情况。两个姐姐一个在青海做生意,一个在打工,都不富裕。弟弟也患有血液病,花光了家中的钱,现在还在休养。“如果我们有钱,你的费用我们都包了。”父亲说。

  李月夜知道,这是一句客套话,可她没有拆穿,因为她想,就算钱这方面帮不上忙,看这态度,骨髓配对应该不成问题。

  亲生父母拒绝配对检测

  7岁女儿可能成为捐献希望

  可是,等啊等,亲生父母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亲生父亲就在杭州做木匠,接起电话就说:“这个忙我们帮不了,你们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现在还没有捐献,就是来检测配对一下,这个也不行吗?”董海勇还在争取,“对身体不会有伤害的。”电话那头说不出所以然,反复着那一句,“帮不了”。

  加了两个姐姐的微信,一开始还回个信息,现在却毫无反应。

  董海勇还在努力,没人接电话,就一个一个接着打。“说不定有转机呢?两个姐姐没什么感情也就算了,可毕竟是亲生女儿啊,老两口怎么忍心完全撒手啊。”

  李月夜的话越来越少,她也不允许丈夫继续给“他们”打电话了。她也不知道,度日如年的等待,会换来什么结果。

  “你孩子也是可以的。”血液科主任医师沈一平提议。他曾经帮助一名患者做了骨髓移植,而捐献者是3岁的孩子。现在恢复得也不错。

  这个消息,再一次给了李月夜和董海勇希望。可是他们又很纠结,“孩子还那么小,怎么可能承受得了?”

  女儿只知道妈妈生病了,其他什么都不懂。她乖乖地坐在董海勇的腿上,护士给她抽血配对。爸爸把她眼睛捂住,一边安抚:“不疼不疼,你是在帮助妈妈,没事的没事的。”女儿没有吱一声。

  隔着隔离罩,李月夜又默默擦眼泪。“希望她可以和我配对成功,这样我也能活着,看着她长大。又希望她不可以,我不想她受到任何伤害,哪怕是疼痛。”

  女儿画了一幅画,从隔离罩的缝中递给李月夜。“妈妈你快快好起来,我和爸爸一起带你回家。”

  骨髓移植治愈率高达70%

  高额手术费用拖垮全家

  最坏的打算,就是接受无关供者的捐献。这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和时间赛跑,李月夜没有把握。

  住院以来,输血是常态,可以说,她现在靠着输血在呼吸。但是沈一平医师也坦言,现在只是维持她的生命,她的各种血液指标都没有好转,也就意味着血小板输了无效。

  十几年前,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死亡率高达90%。如今随着医学的发达,治愈率已有70~80%。“只要接受了骨髓移植,大部分还是可以恢复的。她的状况,需要立刻找到合适的骨髓,做手术,还是有一线生机的。”沈一平说。

  目前,家里已经花了十多万了。夫妻俩没有积蓄,李月夜的养母拿出了3万元,其他都是向亲戚一万一万地借,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

  30万-50万元的手术费,只是一个开端,后续还有一大笔花费。对他们一家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李月夜躺在床上,盯着输液管里的药液缓慢地往下滴,她似乎听见了“滴答滴答”的声音,就好像生命的摆钟,越来越慢,即将到点。

  本报记者 杨茜 通讯员 于伟 文/摄

【编辑:周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