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

2018年06月25日 09:4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通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

  大运河是通州的母亲河,通州也因“漕运通济”而得名。图为京杭大运河通州段。本版图片/通州区政府

  通州区有众多大运河古迹,图为潞河中学红楼。

  6月22日,时值中国大运河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周年,“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在北京通州正式成立,并发布首批研究课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梓夫当选研究会会长,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凡、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被聘为顾问。据悉,下一步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将编辑、整理大运河文化内涵和系列史籍丛书。

  通州运河文化遗存丰富

  在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副所长于冰看来,大运河是与长城并驾齐驱的伟大工程。

  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它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一直使用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大运河对北京更加意义非凡。“北京城是运河上漂来的。”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员、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任亚珊告诉记者,建北京城的砖都是通过运河从河北、山东运来的,除了石料船,运河上往来的还有进京的食盐船、瓷器船。近年来河北文保中心已经挖掘清理两处沉船点,在其中一处发现了整船的瓷器。

  而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首,运河文化源远流长。据2012年发布的《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北京段)》文本目录,北京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有40处,其中分布在通州的就达17处之多。

  其中河道1处,为通惠河通州一段故道;永通桥遗址、通运桥、张家湾码头遗址、里二泗码头遗址等8处桥梁码头;通州大运中仓遗址、通州西仓遗址2处仓库;通州城北垣遗址、皇木厂遗址(包括古槐)等古遗址5处;古建筑燃灯佛舍利塔1处。

  研究将运河文化融入城市副中心建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通州相继制定了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2018年工作计划和《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清单》,并启动编制《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

  此次成立大会上,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发布了第一批6组共11项研究课题。包括大运河文献编撰、大运河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大运河文化发展研究、大运河生态研究、大运河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

  如何在城市副中心发展中运用好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与水利资源如何保护……这些问题都将在后续研究中得到解答。

  发布首批课题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话题成为研究会成员关注的焦点。

  相关专家指出,大运河的历史遗存在城市建设进程中曾多次受损,沉船点等遗迹屡遭非法盗掘,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

  曾赞荣认为,研究会既要发掘通州历史维度上的运河文化,也要研究城市副中心建设背景下的运河文化,将运河文化的研究与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结合起来,研究如何将运河文化真正融入城市副中心,将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一座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 对话

  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研究所副所长于冰

  大运河历史价值不低于长城

  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曾被低估

  新京报:目前学界对运河文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于冰:物质的见证遗产。文献上对于大运河的记载非常多,但若没有实实在在的实物,很难说明它就在这儿。

  另外,运河河道的整治和改造非常频繁,现在的河道究竟是不是以前的河道,如果没有遗迹,怎么证明你现在走的这条就是历史上那条。

  过去整治运河时候,挖出了很多遗迹但没有保存下来,如果能把这些留存下来,就是见证。

  新京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运河文化遗址价值曾被低估?

  于冰:是的,以前我们对大运河保护不够重视,实际上从历史价值来看,大运河重要意义不低于长城。1961年,长城就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直到2006年,大运河才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足晚了将近50年。

  大运河为什么这么晚才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大运河一直在变,就没有文物价值,是一个现代水利工程,不是文物,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

  城市副中心建设应重视运河文化保护

  新京报:近年来大运河的历史价值越来越被重视,是什么促成了这种理念上的转变?

  于冰:首先是过去50年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越来越广;其次南水北调这一重大工程启动前进行了考古,对南水北调线路的沿线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考古发掘。

  新京报:运河文化遗产如何界定?

  于冰:首先是运河遗址,包括运河本体和相关的附属设施,比如粮仓、管理机构。其次是相关遗存,比如运河周边的寺庙。

  现在相关部门正建设运河文化带,遗址界定范围可以更扩展一些,包括和老百姓生活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京报:您对运河文化保护有什么建议?

  于冰:在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中,肯定会有很多建设项目。我们希望有关单位重视文物保护,请专业人员参与建设工作。

  比如通州影视城要建在通州萧太后河旁边,而前段时间萧太后河周边挖掘出一座桥,可能还有更多遗址分布。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运河文化带建设,带动文物保护的全民参与。

  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我们课题组就有水务局的政府官员,可以借着研究会的平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起研究大运河的整体保护。

  ■ 背景

  大运河是通州的母亲河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条河流,跨越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等六省二市,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千百年来,在运河的开挖、修治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作用,在运河区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行动指南》认为,运河遗存“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

  运河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既包括河道、闸坝、堤防、驿站、码头、榷关、桥梁、城镇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文学、戏剧、民俗、信仰、礼仪、节庆等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运河文化遗产,凝结了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大运河是通州的母亲河,通州也因“漕运通济”而得名。据通州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磊介绍,元、明、清三代,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京杭大运河成为南粮北运的战略通道,使得通州的战略位置再一次跃升,历史上曾是四方来贡、漕运物资水路必经之地,也是拱卫京师的重要战略要地。

  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口在通州集聚,各种文化在通州融合交流,通州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交汇点。以京杭大运河为纽带,通州与沿运河的二十几个大城市在经济上高度融合、高度串联起来,形成了当年全国最繁华的运河经济带,“万舟骈集”、“仓庾都会”成为通州盛景持续700年之久。(据通州区政府网站)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