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给女性提供冻卵福利并非“企业办社会”

2018年07月17日 03:0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给女性提供冻卵福利并非“企业办社会”

  举一反三

  对于企业向孕期、抚养孩子的女性员工释放出善意的做法,我们不妨从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形象塑造、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的角度去打量。

  当下,中国正在向老龄化社会飞速迈进,生育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些科技公司为女性提供冷冻卵子服务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的生活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事业发展、自我实现的意愿以及丰富的生活抑制了人们生育的欲望。因为生育天然对女性影响更大,女性会因承担大量生育、抚养责任而影响到事业,所以当女性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时,生育意愿就会降低,生育行为就会推迟甚至消失。这个现象可谓全球同此凉热。

  有趣的是,技术一方面抑制了人的生育意愿,一方面也为人们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更多选择,比如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冷冻精子、冷冻卵子等技术,都为人类实现自己的生育意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也意味着,生育意愿哪怕被延后,生育行为仍然可实现。

  在国外,Facebook与苹果就向员工提供了冷冻卵子服务作为福利。而在国内,携程成了中国第一家向员工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据媒体报道,携程将在公司内部拓宽生育基金的内容与使用范围,为中高级女性管理者提供1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费用,及不超过7天的带薪休假,使她们能享有冻卵等高科技辅助生育福利。

  这些福利率先出现在科技公司,并不奇怪。科技公司向来走在技术的前列,其员工素质通常也较高,这同时也意味着其观念较为先进。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使得成功的职场女性在事业与生育之间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从技术上而言,这并不比试管婴儿更惊世骇俗,反而是这种方法给了女性更多的选择与自由。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技术对于即便已有孩子的家庭,也是一种“生育保险”。

  当然应该看到的是,由于成本等原因,这种技术只能限于小范围人群。但其启发性意义在于,企业能在自身范围内向孕期、抚养孩子的女性员工释放出善意。

  这不是企业办社会

  那么,这是企业办社会吗?

  和教育一样,生育也有外部性。目前,中国正在向严重的老龄化社会迈进,所以生育有着更强的外部性。外部性的性质意味着,生育的成本应该由社会、政府进行适当的弥补,帮助家庭,帮助女性共同面对生育、抚养孩子的挑战。

  所以,企业在这个环节释放善意、有所作为,并不是回到企业办社会的时代,我们不妨从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形象塑造、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的角度去打量。这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属于惯例。

  当然,企业毕竟是一个利润机构,能做的范围有限,在更大层面促进生育,还需国家政策的支持。最近辽宁就出台了二孩生育奖励政策,据媒体报道,国家层面的政策也在研究之中。未来,我们国家很可能出台二孩生育补贴的相关政策。

  促进生育不仅是钱的问题

  生育补贴,当然是好事。但也要看到,生育抚养,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欧美等发达国家在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60%,而中国城市纯母乳喂养率仅约16%。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对母乳喂养重要性认识不足之外,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中国母乳喂养极不方便。联合国倡议过,重视和支持母乳喂养,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建立哺乳室,为职场妈妈进行母乳喂养创造条件。这几年新建的大型城市广场,都有了专门的母婴室。然而,这种地方还是太少了,尤其是在地铁、公园、车站等公共区域。

  除了这类最基本的公共空间环境问题之外,带小孩的时间问题、相应的社会化服务不足问题,小孩上幼儿园以及在义务教育体系中的焦虑,都抑制了人们的生育愿望。这些焦虑背后,则是义务教育体系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都需要根本性改革,以进一步释放生育意愿。

  从目前急剧升高的抚养比来看,采取二孩补贴之类的举措是必要的。但如何更有效地促进生育意愿,仍需多方面考虑,促进生育的政策必须具有广度与力度,体察生活细节,尊重人性,才能从深层次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史建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