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素颜”浙贝母,在监管和科技中重生

2018年07月26日 14:12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 

  曾经从田头到市场弥漫浓浓硫磺味,如今无硫加工比例已达九成左右
  “素颜”浙贝母,在监管和科技中重生

  贝农从田地间挖出的新鲜浙贝母。

  宁波章水镇,这个距离市区30多公里的地方,是浙八味之一浙贝母的起源地。曾经,在这里有近万亩种植面积,是全国浙贝母的主产地。

  在离章水镇180公里的磐安县,在三年前的全省首批特色小镇评选中,因为种植销售中药材的独特优势,以“江南药镇”的名号入选。其中,全国八成浙贝母的销售场地,成为入选的重要理由之一。

  浙贝母,这味带着浓浓浙江特色的中药材,因为有着良好的清热祛痰解毒功效,长期在市场上有过硬的口碑。300多年来,在浙江这片土地上不断繁衍生长,给予着辛勤耕耘的贝农们真挚回馈。

  然而,从七八年前开始,每逢鲜贝母采收季节,这片土地突然蒙上了“含硫浙贝母”的疑云。更让人揪心的是,当地不少知名药企也被查出使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母作为原料,一些成品药被检测出较高的含硫量。

  从去年开始,宁波金华两地在监管部门带领下,对风口浪尖下浙贝母进行了严格审查,目前绝大多数浙贝母都已采用无硫化加工。

  近日,钱江晚报记者跟随浙江省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来到宁波金华两地,探访“素颜”下的浙贝母市场。

  浓浓硫磺味,曾弥漫田头地间

  5月江南,正值雨季,也是浙贝母成熟收获的季节。然而,离开了土壤的鲜贝母,放不了多久,就会发霉变质。

  在磐安,种植浙贝母多年的老黄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曾经每到此时,章水镇的公路两侧和田间地头,总会有不少用编织袋或塑料布搭起来的小棚子。这些简易小棚,就是用来硫磺熏蒸浙贝母的。

  在章水、在磐安,很多贝农都清晰地记得多年来这个时节的味道。空气中弥漫着一点即燃的硫磺味,“就像过年时,放完鞭炮以后的那股味道。”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用硫磺熏蒸浙贝母,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鲜贝没办法长时间存储,因此,最初的浙贝母加工方法,是用贝壳粉或石灰粉加工成‘灰贝’,但这种工艺的成本较大,效果也不好。20多年前,用硫磺熏蒸浙贝母,作为一种新的烘干技术,在贝农中得以推广。”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硫磺熏制贝母,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成本方面,1.5公斤左右鲜贝,进行硫磺熏制后,能加工成0.5公斤干贝母,而无硫则需要2公斤鲜贝母才能加工成0.5公斤干贝母。此外,硫磺熏蒸的浙贝母,可保存5年至10年,而无硫加工的浙贝母,按工艺水平仅能保存3年左右。

  但硫磺熏制贝母并不利于健康,二氧化硫残留量高达2000mg/kg,即使存放多年,指标同样超出国家规定150mg/kg的标准。

  监管者的决心,药镇重获新生

  那么,浙贝母如今真的和硫磺“分手”了吗?当下,这位浙产中药拆的产量和销售情况又怎么样了?

  近日,记者跟随监管人员来到了位于磐安县的“浙八味”特产市场,此时,这里人声鼎沸,贝农、销售商、采购者在市场里混成一片。

  据悉,这里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国近80%的浙贝母通过这里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浙贝母的价格每年都不一样,高的时候能卖200元一斤,低的时候不足50元一斤。”今年种了4亩浙贝母的药农郑文良说,他们家世代以此为生,“今年收获了8000多斤浙贝母。”

  然而,近年来尽管浙贝母产量喜人,但是,因为市场原因,一直卖不上价钱。“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坚持无硫化加工,所以品质都是有保障的。”郑文良说的很坚决,在他看来,监管大力推进无硫浙贝母的决心,是他相信市场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在去年揭晓的对浙江特色小镇的考核中,江南药镇被评为2016年年度考核“优秀”。相关负责人告诉钱江晚报记者,除了大力引进科技和人才,磐安县在中药材中坚持绿色环保,保证品质,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目前,磐安将无硫浙贝母整治工作列入了部门和乡镇的年度考核,还出台了《关于禁止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的通告》,明确告知广大药农和药商,不得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不得经营含硫超标中药材、不得非法经营硫磺,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浙贝母的无硫加工比例已由2012年的2-3%,上升到了目前的90%左右。磐安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对上市交易的中药材二氧化硫定性快检580批次(其中浙贝母165批次),没有发现含硫超标情形。

  区块链追溯,老药材的新科技

  在另一头,浙贝母的发源地宁波章水镇,他们对于浙贝母未来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思考。

  宁波浙贝母协会会长邵将炜30岁出头,几年前从一家大公司辞职,来到家乡,继承起父辈种植浙贝母的这份辛勤工作。

  “尽管我们是浙贝原产地,但随着种植人员的流失,产量与销量都比不上磐安了,但我们思考用一些最新的技术。”邵将炜说,最近他们正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和浙贝母相结合,“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追溯的作用,今后在我们这里生产的每一颗浙贝母都能找到源头,它们的每一步加工也将记录下来并不得修改。”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后的浙贝母将品质将更有保障,并真正实现无硫化处理。邵将炜说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后的浙贝母可以为贝农多增加20%以上的收入。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宁波章水镇所在的海曙区,积极与磐安县共同建立监管专项协作机制,在信息互通、技术交流、产业扶持等方面加强区域协作,共同打击非法购销含硫超标浙贝母的地下产业链。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前期规划,未来打算在这里打造占地共约800亩的浙贝母精品化产业园。”采访中,海曙区市场监管局洪煜带着我们来到了浙贝母的发源地,“把这里打造成集种植、科研、新品种开发、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集聚中心,减少药材从田间到药企的流通环节,确保浙贝母的原产地优势”。

王益敏

王益敏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