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榆中探解贫困“源头” 因户施策助脱贫

2018年07月26日 2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榆中探解贫困“源头”因户施策助脱贫
    7月下旬,兰州市榆中县韦营乡武家窑村村民骆占海在自家种植的大蒜地里忙活。韦营乡调整产业结构,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大蒜增收。 杨娜 摄

  中新网兰州7月26日电(杨娜 高展)多雨的七月让兰州市榆中县韦营乡武家窑村村民骆占海对自家种植的两亩大蒜心生担忧,雨后天晴,骆占海抓紧时间在地里采挖。妻子杨腊秀一遍遍地向他解释,乡上统一购买过保险,不用担心大蒜的收成。

  2016年在定西打工时从高处坠落,致使骆占海颅脑挫裂伤,目前还在康复期的他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听力也受到了损伤,反应变得迟缓。杨腊秀需要向对待小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地讲解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

  “家里的天都塌了,老的老,小的小。”回忆起骆占海刚出事的那段时间,杨腊秀用袖子抹了眼角的泪,眼睛通红。从前尚能满足温饱的农村家庭,因为丈夫的事故,一夜之间“天翻地覆”。

图为韦营乡武家窑村新建的安置点房屋,骆占海一家将搬至新屋生活。 杨娜 摄
图为韦营乡武家窑村新建的安置点房屋,骆占海一家将搬至新屋生活。 杨娜 摄

  年满二十岁还在校园里的儿子、七八十岁的公婆和躺在病床上的丈夫,让杨腊秀承担起了这个家庭所有的重担。骆占海家因灾致贫的情况,也受到了榆中县、韦营乡政府的重视。制定脱贫帮扶政策的时候,着重从产业培育、转移就业等方面入手,从“源头”解决贫困问题。

  据韦营乡党委书记石维向介绍,2017年骆占海家主要靠种植土豆、玉米等普通农作物获得收入。2018年天津宁河区工商联提供帮扶资金,由村委会统一从山东购进大蒜籽种,免费给该农户提供2亩籽种,并由榆中县农机中心技术员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

  “2018年骆占海家预计可增加经营性纯收入可达七千多元。”除此之外,替骆占海的儿子骆俊峰解决就业问题,聘用骆占海为武家窑村护林员以及聘用骆占海夫妻为村集体经济大蒜管理员等措施,都在逐步改变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帮助他们稳定脱贫。

  还在康复期的骆占海承担不了重体力活,出门打工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杨腊秀更是担忧自己不在身边,无人照料他的身体。现如今,骆占海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杨腊秀觉得一颗心终于放下。

  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的韦营乡和榆中县其他位于北部山区的乡镇一样,处于深度贫困的状态。石维介绍说,2014年和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545户,截至现在,还有78户未脱贫户。

  石维向称,为调整产业结构,韦营乡由传统种植转向特色种植,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大蒜,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全覆盖购买产值保险+自然灾害保险,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消除村民担心赚不到钱的问题。

  此外,韦营乡加大对贫困户的住房改造。2018年全乡共建4个集中安置点,搬迁住在山上沟底等偏远地区的农户。解决了住房问题,可以为贫困户就近打工就业提供交通便利,推进脱贫。

  八月末,骆占海一家就要搬去村里新建的集中安置点,客厅、厨房、卫生间样样俱全的新房子让杨腊秀感叹不已。“搬了家,我们在合作社打工更方便,儿子也有稳定的收入。”对搬家之后越来越好的生活,杨腊秀充满信心。(完)

【编辑:刘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