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西雁门济困助学教育基金会10年资助贫困生1705人次

2018年08月30日 21: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山西雁门济困助学教育基金会10年资助贫困生1705人次
    山西代县雁门济困助学教育基金会举行济困助学资助仪式,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杨继兴 摄

  中新网忻州8月30日电 (杨杰英 杨继兴 郭娟孜)开学季在即,山西代县雁门济困助学教育基金会28日举行济困助学资助仪式,助贫困学子圆大学梦。仪式上,对代县今年考入本科院校的56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发放资助金,资助总金额为39.7万元。该基金会自2007年组建以来,已累计资助代县的优秀贫困大学生1705人次,资助额高达522.1万元。

仪式上,对代县今年考入本科院校的56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发放资助金,资助总金额为39.7万元。 杨继兴 摄
仪式上,对代县今年考入本科院校的56名优秀贫困大学生发放资助金,资助总金额为39.7万元。 杨继兴 摄

  据了解,此次对56名优秀贫困大学生每人发放3000—5000元的资助金,对去年考入本科院校的79名优秀贫困大学生每人发放2000—3000元的资助金。

该基金会自2007年组建以来,已累计资助代县的优秀贫困大学生1705人次,资助额高达522.1万元。 杨继兴 摄
该基金会自2007年组建以来,已累计资助代县的优秀贫困大学生1705人次,资助额高达522.1万元。 杨继兴 摄

  代县雁门济困助学教育基金会是代县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全县贫困家庭学生的上学难题,于2007年发动全县的民营企业家踊跃捐款1500多万元,成立的公益性社团组织。每年高考揭晓后,该组织都要对代县当年考入二本B类以上院校的大学生家庭进行考察,选出其中比较贫困的家庭作为资助对象,给予3000—5000元的资助,连续资助两年。

代县雁门济困助学教育基金会是代县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全县贫困家庭学生的上学难题,于2007年发动全县的民营企业家踊跃捐款1500多万元,成立的公益性社团组织。 杨继兴 摄
代县雁门济困助学教育基金会是代县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全县贫困家庭学生的上学难题,于2007年发动全县的民营企业家踊跃捐款1500多万元,成立的公益性社团组织。 杨继兴 摄

  截至目前,该基金会已累计资助代县的优秀贫困大学生1705人次,涉及到880多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522.1万元,帮助他们解决了上学经费不足的困难,使他们圆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与此同时,组建成立以来该基金会还对全县的4695名高中生、6564名初中生、9654名小学生进行了资助,资助总金额高达989.71万元。

  今年,代县2所高中共被全国本科院校录取大学生170人,基金会派出专人对其中的贫困户家庭进行了详细考察,挑选出56人作为资助对象,其中有2人是孤儿,7人是单亲家庭,8人是特困户。

截至目前,该基金会已累计资助代县的优秀贫困大学生1705人次,涉及到880多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522.1万元。 杨继兴 摄
截至目前,该基金会已累计资助代县的优秀贫困大学生1705人次,涉及到880多名优秀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522.1万元。 杨继兴 摄

  其中,包括枣林镇东阳沟村的原慧敏。原慧敏一家六口人,有爸爸、妈妈、弟弟,还有爷爷奶奶。妈妈患妇科癌症动了大手术,医药费花费了30多万元,出院还需后期治疗,这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可两个孩子姐姐考上了大学,弟弟也考上了忻州十中。面对录取通知书,全家人真是又喜又忧。喜得是孩子们争气,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愁的是高额的学费难以筹措。在这关键时刻,雁门济困助学基金会给予他们5000元的资助,再加上县扶贫办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的5000元资助,帮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今年,代县2所高中共被全国本科院校录取大学生170人,基金会派出专人对其中的贫困户家庭进行了详细考察,挑选出56人作为资助对象,其中有2人是孤儿,7人是单亲家庭,8人是特困户。 杨继兴 摄
今年,代县2所高中共被全国本科院校录取大学生170人,基金会派出专人对其中的贫困户家庭进行了详细考察,挑选出56人作为资助对象,其中有2人是孤儿,7人是单亲家庭,8人是特困户。 杨继兴 摄

  在当日的资助仪式上,出席资助活动的领导在讲话中对受助学生提出殷切期望。受助学生也纷纷表示,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毕业后,奉献社会,回报家乡。(完)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