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诗痴刘福春:“与新诗有关系的‘纸’我都搜集”

2018年10月09日 03:3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诗痴刘福春:“与新诗有关系的‘纸’我都搜集”

刘福春收集了近万位中国新诗诗人信息。

  1972年,16岁的东北少年刘福春,有了写诗的冲动。他没想到,这一冲动影响了他的一生。虽然最终他没有以一个诗人成名,但围绕汉语新诗的研究、收藏,却几乎成了此后他生活的全部。1980年初,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刘福春,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84年前后,刘福春承担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中的《中国现代新诗集总书目》的编撰工作。这大大地提升了他对此类工作的兴趣和自信。他又开始当代新诗书刊的编目工作,并有意识地收藏新诗书刊及相关文献。
  刘福春收藏新诗书刊有三个来源:从旧书店、旧书摊上买;朋友们送他们收藏的书刊;作者赠送的本人诗集,这方面量很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旧书店中旧书还不少,跑旧书店成了他的一大乐事,骑着自行车一转大半天。《诗刊》创刊号毛边本,是他一角钱买到的。每逢书市他都要跑几趟,“多的话可以淘得一两捆旧诗集,如果幸运的话,遇到一本突然让你眼睛一亮的书也说不定。记得一次书市上,在一堆诗集中发现了一本汪铭竹的《纪德与蝶》,我拿在手上激动得直抖,就怕卖书的发现不卖,保险起见又胡乱挑了十几本其他诗集把这本夹在中间一起结了账。”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编撰《新诗书刊总目》,他与很多作者建立了联系。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并与众多诗人建立起长期友谊,不少人出版诗集后都会给他寄来一本。与新诗有关的一切资料,对刘福春来讲都是具有研究价值的,“与新诗有关系的‘纸’我都收集”。在刘福春看来,除了诗集,与诗人大量的通信,诗人的手稿那才是最珍贵的,“这个才是独一无二。”
  从事收藏几十年,刘福春对帮助自己很大的诗界前辈和朋友,都心存感恩,“像牛汉、袁鹰、张默、谢冕、邵燕祥、韩作荣、林莽、唐晓渡、李小雨等,大家知道我有此好,都将家中的很多新诗书刊割爱给了我。记得那时燕祥老师还住在虎坊路,有一次去取书,多得放在自行车上不能骑,只得推着走回家。所赠送的书刊中自然少不了珍贵的版本,像是袁鹰先生送的《志摩的诗》线装本,燕祥老师送的《今天》和一九六四年前的《诗刊》精装合订本,谢冕老师送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各种油印本等等。特别高兴的是前两年谢老师找到了他那篇《在新的崛起面前》的手稿,也送给了我。”由于收藏完全是为了研究工作的需要,所以他还收藏了很多诗集、诗刊的复印本,主要是一九四九年前的,约有千种左右。他很看重这些复印本,“每当我得到一种复印本,都会仔仔细细地折页、压平、装订,再封上封面。”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 杨谨烛张耀尹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