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既是“话筒”又是“出气筒”,他们为百姓解忧奔波

2018年10月15日 22:2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既是“话筒”又是“出气筒”,他们为百姓解忧奔波

  新华社福州10月15日电(记者吴剑锋)得益于一份新的“兼职”工作,凤阳联村党总支书记连伙法几个月来过得忙碌而又充实。每天,在村民和相关部门间来回奔波成了他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

  今年5月,其所在的泉州市泉港区成立了福建省首个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由于在村民中积累了一定的威望,连伙法被选为中心的兼职调解员。在这支由25名调解员构成的调解队伍中,既有像他一样的基层工作人员,也有众多司法专家和退休干部。

  “前期的调解并不轻松。”连伙法说。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以更加公正、高效、人性化、低成本的方式化解矛盾,但具体如何化解,一开始,包括他在内的多数人心里都没有底,对他们来说,唯一确定的是一件件接踵而至的行政争议纠纷。

  据他介绍,6月底的一桩诉讼曾让上岗不久的调解员们忙得焦头烂额。在那起案件中,凤南村5位村民因土地纠纷起诉区国土分局。

  “由于土地纠纷处理过程长达8年,村民为此憋了一肚子火。”连伙法表示,这些因素让调解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因此当调解员提出介入调解时,得到的却是村民的一句质问:“你们有多大的权力来调解这起案件?”

  在调解员连育华看来,这并不意外。从事了多年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他,见多了因为不受信任而吃闭门羹的经历。对此,他们决定先从态度入手,一次不行,就多跑几趟。

  为了化解积怨已久的矛盾,连育华三天两头到村民家里串门,听他们诉苦,也听他们撒气,一一做好记录后再提出调解意愿,几番交涉后,村民们被他的诚意打动,同意进行沟通。

  对调解员来说,同意调解仅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为老百姓解忧,不辜负他们的信任,同样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们和老百姓说,调解员的工作只支持道理不支持人,你没地方诉说我们替你说,你联系不上的部门我们帮你联系。”在连伙法看来,既要有“出气筒”的工作态度,也要有做好“话筒”的工作方法。他说,对于村民的合理诉求,他们逐条记录并反映给相关部门。

  最终这起纠缠8年的土地纠纷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这一结果也让调解员们颇有成就感。“我们在农村土生土长,更了解也更能帮老百姓反映他们的想法,只要为各方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取得共识便容易得多。”连伙法总结说。

  泉港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尽管成立不到半年,已经成功调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矛盾纠纷20多件。让调解员们欣喜的是,陆续已经有老百姓主动上门要求介入调解。“许多纠纷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连伙法说,调解员的工作,既是为百姓排忧解难,也能帮助相关部门完善日后的工作。

  泉港区副区长陈明聪介绍说,当地正以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为基础,构建行政纠纷化解“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目前,泉港区7个镇(街道)同步设立行政争议调解分中心及调解室,实现行政争议调解机构全覆盖。同时当地还联合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法学院成立法治政府协同创新研究基地,选聘专家组成调解专家团提供法务保障,为调解员提供更为专业的智力支持。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