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云和脱贫攻坚的新答卷:数万农民带权进城不纠结

2018年10月20日 1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云和脱贫攻坚的新答卷:数万农民带权进城不纠结
    大会现场。云和宣传部提供

  中新网丽水10月20日电(记者 周禹龙)在脱贫攻坚中,浙江云和立下愚公志,围绕“小县大城”发展战略,通过创新异地搬迁安置方式、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等举措,着力破解城乡二元“隔离墙”。几年下来,该县山区群众“带权进城、安家落户”,过上了无差别的市民生活。

  2013年1月,国务院扶贫办在浙江丽水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云和被确定为先行先试县。5年过去,改革成效显著。该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升,增至11235元,同比增长16.6%。近日,还获得了浙江唯一一个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云和已然“美丽蝶变”。

  农房变金钱 林权变资产

  因为率先迈出“小县大城”步伐,十多年来,云和累计异地搬迁农民10139户、35374人,实现“全县七成人口居住在县城”的同时,率先迎来了大批闲置农房的处置与盘活问题。

  为激活低收入农户资源资产,云和一千余幢空闲农房全部上网招租,进行“二次创业”。目前,已成功租赁200余幢,为农民直接创收800余万元。云和闲置农房迎来了一个快速增值的“黄金时代”。

  同样,凭借独特的创新思维,原本“毫无价值”的林地也成为云和农民致富的手段。

  2018年9月18日,紧水滩镇大牛村村民张金旺靠着手中的林权经营权,贷到了30万元。“山坳里的林地也能用来贷款,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拿到贷款的张金旺满脸兴奋地说,有了这笔钱,他就可以再培育50多亩油茶林。

  针对“贷款难”,云和县率先进行公益林质押贷款试点:以村集体未来5年的公益林补偿金放大10倍作为质押基金的担保总额,为本村村民贷款提供担保。

  自实行生态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质押贷款以来,该县至今已建立6个村级质押基金组织。截至目前,云和已累计发放公益林未来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141笔、2048万元,无不良贷款发生。

  林权变资产,叶子变票子。此后云和又启动《公益林收益权证》发放工作,林农可以凭证直接向金融机构办理质押贷款,也可自主或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与村级质押基金形成互补,此举盘活了80万亩沉睡林地。

  打破壁垒让农民安心进城

  2018年,是云和县原云坛乡李山前村农民钱水兴下山进城的第23个年头。如今的他,每天开着小轿车去老年大学上二胡课,接送孙子们上下课,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回忆往昔,钱水兴说,如今的生活,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老钱的幸福生活,是云和3.5万名下山进城农民的缩影。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云和就积极引导高山、边远山区和库区等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然条件较差的农民搬迁下山。

  2005年,当地县政府提出“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制定多项鼓励农民异地搬迁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异地搬迁的积极性。

  但是,搬家进城,钱水兴也曾有过顾虑:进城安家农村的权益和政策怎么办?

  让他放心的是,云和努力保留进城农业户籍人口原有的各项权益,实现了农民安心进城。钱水兴一家的119亩公益林,如今每年能拿到2000多元的公益林补贴,同时还享受到了农村医疗保险等各项与“农”字紧密联系的各项权益。

  钱水兴激动地说,进城20多年,自己孙子辈的孩子们都已经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现在根据住所划片,自家第三代的四个孩子分别进入了县城里教育资源数一数二的学校,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得益于2014年,云和开启的户籍制度改革。当时,云和取消已实行50多年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划分,统一转换为居民户口。与此同时,云和还将集体经济分配受益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山林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权益进行改革。

  数据统计,该县共有74%的农民融入县城安心居住。

  “云和师傅”成致富带头人

  除了户籍改革、盘活农村资产,云和还打造农业产业人才品牌“云和师傅”,助推扶贫工作。

  云和以“云和师傅”这个农民培训品牌为龙头,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开展“百师扶贫助千家”活动,成功带动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直接增收。

  云和县赤石乡南山湖自然村,曾经只剩下3个老人留守。正是“云和师傅”季伟平的回归,这里出现了转机。

  季伟平是云和有名的水果种植能手。他在田里种上水稻和桃树,让南山湖村重新焕发生机。不单如此,他还引来了云和华侨陈伟春的3000多万元投资,一起打造农业田园综合体。

  季伟平只是其中一个缩影,经过13年的培养,云和共培育出600名“云和师傅”,着手培养“后备云和师傅”近千名,涵盖食用菌、茶叶、商贸、种养、加工等9大产业。尤其是2017年以来,云和通过“云和师傅”协会等,已引导超过370名在外务工的云和农民返乡。

  此外,“云和师傅”还组团异地开发,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区,助推中西部地区10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

  “‘云和师傅’懂技术、善经营,无疑是当地乡村振兴最好的带头人。”云和县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浙江首个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品牌,“云和师傅”过去更多是在技术上给予其他农民指导;而如今,“云和师傅”正渐渐成为农村百姓回乡发展的带头人。(完)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