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孩子驼背并非 都因为书包太重

2018年10月24日 16:5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 

  孩子驼背并非 都因为书包太重

  “书包该不该让孩子自己背”的话题最近热度不减,不少家长认为书包太重了,孩子都被压得“驼背”了。不过,青春期孩子驼背,还可能是缺钙惹的祸。10月19日是“全国骨质疏松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谭美珍指出,我国九成以上儿童和青少年钙摄入量普遍不足,而如何给孩子补钙,家长仍有很多误区,比如担心补钙会影响孩子长高等。

  孩子缺钙跟胎儿期“欠债”有关

  谭美珍主任介绍,我国6岁以下儿童平均钙摄入量239mg/d,与推荐量相比,缺口高达67%;7-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摄入量328mg/d,与推荐量相比,缺口高达59-67%。

  成人缺钙称骨质疏松,而儿童缺钙则称佝偻病或营养性钙缺乏。谭美珍主任指出,对于孩子来说,有两个最常见的缺钙阶段:一是0-3岁婴幼儿期,多表现为出汗多、睡不好、体质差经常感冒等;另一个则发生在青春期。0-3岁的宝宝处于出牙发育阶段,父母对宝宝补钙非常重视,因此宝宝缺钙并不常见。但很多家长往往忽略青春期潜在的缺钙症状,孩子驼背了,就以为是坐姿不正确、经常看电脑导致,其实后者很多时候只是诱发因素。“青少年在青春期患佝偻病,主要是因为青春期是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骨骼中钙需求量大,但孩子并未得到正确充分补钙。”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小患者是出现鸡胸、腿弯等缺钙症状后,才开始补钙。”谭美珍主任表示,一般来说,婴幼儿钙实际摄入量普遍不足原因有三点:首先和妈妈怀孕时有关。“就如你在银行储存的营养素不足,宝宝在妈妈怀孕时钙摄入量不足,出生后就容易缺钙,因此孕期补钙很重要;二是婴幼儿出生后喂养不当,如母乳不足,或母亲钙摄入不足等都会间接导致宝宝钙吸收不好;三是婴幼儿膳食结构单一,随着年龄增长,婴幼儿牛奶消费减少,且多以植物性膳食为主。”

  补钙不会影响长个子

  有的家长担心,补钙后孩子骨缝长结实了,会不会影响孩子长个子?

  对此,谭美珍主任指出,身体发育75%取决于遗传因素,而遗传潜力的发挥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儿童的体格生长是遗传跟环境共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钙不仅可以维持骨骼的矿化和生长,也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众多因素之一,没有单纯决定身高的魔力。

  喝豆浆、骨头汤补钙行不行呢?谭美珍主任认为,骨头汤中真正溶解的钙并不多,豆浆也是如此,豆浆是大豆加20倍水后磨制而成的,其中的钙含量只有大豆的1/20。

  很多家长喜欢选择液体钙,认为容易吸收。对此,谭美珍主任认为,液体钙的口感确实更好,也方便小孩入口。但是钙的吸收率,主要看钙的剂量和综合评估。相对来说碳酸钙的含钙量高,且吸收率高。

  钙不仅对宝宝骨骼发育影响重大,连大脑皮层各种神经元、胶质、纤维细胞增殖发育也受到钙影响。谭美珍主任建议,补钙应从妈妈怀孕时就开始。当骨密度降低,出现临床症状时再补钙,对于儿童已发生的影响已很难纠正。

  当然,补钙也并非越多越好。如果儿童补钙过量,可能会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反而影响正常发育。因此,儿童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正确科学给孩子补钙

  很多父母给孩子补钙都是补补、停停、再补补;或者父母盲目跟风,网上产品哪个贵就给孩子补哪个,这些方式都会影响儿童补钙效果。谭美珍主任指出,补钙应该正确、科学。由于钙剂种类繁多,家长可以选择口感好、效率高、性价好,且小孩能够长期食用的钙剂。针对钙强化食物,目前国内支持的钙强化食物品种少,口感较差,而且营养素单一,不推荐购买。

  如果孩子不喜欢钙剂怎么办呢?专家建议,调整膳食结构是不错选择。数据显示,钙含量排名前三食物分别是虾皮991mg/100g、黑芝麻780mg/100g、豆腐干308mg/100g。其中,青菜中,西兰花含钙量最高。

  食物膳食如何搭配,既营养又补钙?1-3岁小孩可通过从米饭中摄取50mg、牛奶中摄取480mg,其他从鸡蛋、肉类和蔬菜中摄取,就可达到每日604mg钙含量。另外,儿童多做一些负重运动,如跑步、跳绳、打球,对骨头硬度非常有帮助。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

  实习生 李莉 通讯员 周密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